第136章 陈珩134(1 / 2)

赵四郎的心情更糟糕了,他心里装着无数的事,这会又压上一块秤砣。

少年人谁不想去外面看一眼呢?

赵五郎天性淡漠,少年老成,可世上这样的孩子少之又少,更多的是赵四郎这样的普通人。

他天资一般,家境普通,自幼被张氏寄予厚望,扛着一家人的期待往前走。

张氏没读过书,没有见识。她不知道有人生来天赋异禀,比如赵六郎整天贪吃好玩,可拿起书就是学的比别人好;她也不知道人分三六九等,比如沈万宝读了五六年书大字不识,以后照样是富甲一方的沈家主。

她把自己那可怜的自尊和骄傲都在放在孩子身上,却从未想过,自己能拿出什么。

她要赵四郎背负着赵家大房的兴盛、对兄长阿姐的愧疚去念书,要村里人看着自己这个当娘的有多伟大,她张氏的本事有多厉害!

将来赵四郎有出息,她不会觉得是孩子的努力,她会在想,当初要不是我,你赵家的孩子怎么会有出息?你赵四郎怎么会有机会光宗耀祖?

要是不行,她只会对这个孩子失望、责备。

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有错,哪怕别人把铁证摆在她面前,她第一时间是去质疑所有人。

九岁的赵四郎还不懂这个道理,他只知道自己真的很累,读书累,读不懂书更累。

“先生教的许多文章我如今还不会背,哪有空出去玩。”

赵六郎蹲到他旁边,“我也不会背,到时我们在路上一块念书,把元宝跟陈文也拉上。”

他把地上的几颗杂草一一拔出,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有意思,这不就跟先生说的游学一样了吗?

“四哥,我们一块去吧,我娘给我拿了好多钱,咱们痛快的玩一场!”

赵四郎把头抬起,“我才不去呢,我在家苦读,开学一定考过你。”

“不是吧。”赵六郎哀嚎一声,“先生都说了,不必太多压抑自我,心境清明,读书自然豁然开朗。”

“先生也说了,读书在勤勉。”赵四郎起身,面色无异样,可语气十分失落,“你不是说在府城认识一个写字很厉害的人吗?也帮我求一副堂联,我要挂在卧房自勉。”

“有道理,我上回都忘记这回事了。”赵六郎的想法天马行空,“叫他多写一点,到时贴在我家。”

他说的家是村口那栋建好的房子,迁居新房,喜联少不了,杨氏跟杨文礼会亲自动笔,最好再贴几副陈留书的墨宝。

赵六郎自己的字不行,但并不妨碍他点评别人。陈文的字像鸡爪,肯定不行;沈万宝字都认不全,这个也不行。

剩下的肖才敏、梁钰、曹郎可以各求一副,还其他书院的学子,也可以去求一对。全挂在自个书房,集齐这么多学子的祝福,熏陶才气,不怕脑袋不开窍。

远在县里的陈文自然不知道自个已经被人排除在外,他把身上的衣裳脱下,晃着脑袋拒绝,“不成不成,我是去玩,又不是去当二世祖,花哨也就罢了,还这么繁琐,刀都舞不动。”

一旁的圆脸小丫头愁眉苦脸,“小少爷,这些都是夫人差人送来的,说你整日打扮的像个二流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陈家如今是个破落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