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去京城195(1 / 2)

蓉宝很快就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她明年开春就能跟嘉宝一起去上学。</p>

不过在此之前,还得参加石山学堂的入学考。</p>

赵老四比她们更高兴,整天喜气洋洋,嘚瑟个不停。</p>

他除了在外吹牛,还监督两人练字背书,描红字帖一堆一堆的买。</p>

杨氏等蓉宝嘉宝描了两刻钟后,就叫她们出去玩,小孩子骨头软,长时间悬臂写字,很容易伤到手腕。</p>

院里响起欢快的叫声,蓉宝嘉宝去屋里逛了一圈,一下子就跑到村口扎进孩子堆里。</p>

琪宝比两人要小几个月,但说话走路总慢很多,一到十之间的数都还数不清,就不跟两人一块上学。</p>

村里这种小孩多的很,可放在蓉宝嘉宝身边就能感觉出明显的差别,赵氏坐在油灯下做狐皮披风,想到这事总是静不来心来,手指被扎了好几个眼。</p>

“当家的,咱们带琪宝去看看大夫吧。”</p>

赵老三纳闷出声,“为啥啊?”</p>

“如今一晃五岁,说话还是呆呆愣愣的,看着像……”</p>

赵氏没有把全部的话说出口,但赵老三自然懂她的意思,出声反驳,“村里四五岁不会说话的孩子多着呢,我们家琪宝只是长的慢些,等将来长高了,一定跟蓉宝嘉宝一样聪明。”</p>

就是跟蓉宝嘉宝站一块才更显的不对劲啊!赵氏叹了口气,以前不是没有去看过大夫,得出来的结论都是小孩体虚,好好养着,将来能正常长高长大,也不知道这聪明劲能不能跟着一块长。</p>

她把手上都针线活放到一边,打开一个落锁的箱子,点起自己的家当。</p>

赵氏的嫁妆就两个木盆,但她嫁过来后攒了不少钱,生琪宝之前去县里卖过不少吃食,钱匣子又捏的紧,分家之后手上总共有五十多两银子,加上赵老四后来给的那八十两,有一百三十多两。</p>

除了建房子、买铺子从箱子里拿了四十两多两,再就是拿三十多两从杨氏手上买皮子,这么一花用,压箱底的钱已经不多了。</p>

赵五郎要去京城,身上必然要多带点钱,几十两总是要的。</p>

好在日用的钱赵老三能全挣回来,县里的铺子也已经完工,等家里一忙活完,就能开张。</p>

除了这些还有老屋的菜园子,到时候卖出去一个冬日也能分十几两。</p>

除了银钱,她手上的好东西也不少,首饰布料折价出去至少有个几十两,一部分是跟杨氏一块去买的,另一部分都是杨氏送的。</p>

还有一些好砚好笔墨,年年都有新的,从来没断过,赵四郎赵五郎两个读书人沾了四房不少的光。</p>

赵氏心思细腻,杨氏给过来的东西她心里都有数,也常常在赵五郎跟慧姐面前说起。</p>

人不能总把别人的好心当成理所应当,越亲近,越要心里有数。</p>

杨氏送东西除了看在几房的面子上,有时也随着自己的心意,赵老四最喜欢赵二郎,她分东西的时候就会多给一点,布料首饰、笔墨纸砚都有。</p>

赵二郎现在不能用,总会娶媳妇生孩子,有用的上那天。</p>

赵二郎也知晓轻重,在兄弟之间从来不说这事,只暗暗把小婶的好记在心里。</p>

晴姐慧姐得到东西都差不多,但琪宝又格外不同,总能比姐姐们多几样,她年纪小,自然没有人觉得不对。</p>

只有赵老四能猜出杨氏的小心思,有时笑话她小孩子脾气。</p> 可人就是这样,有喜欢和不喜欢,有脾气有性子,杨氏原本因为蓉宝嘉宝生病的事对二房芥蒂颇深,但赵二郎一有时间就陪着蓉宝嘉宝玩,背着她们到处走,从县里回家偷偷买一些好吃的。</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