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南洋的快餐122(1 / 2)

另一边,刘言吃完饭就来到了,艾伦·图灵的实验室。

一进实验室,艾伦·图灵和研究员正在吃午饭,是星海的特色快餐,肉夹馍、水饺、米线,一队人吃的不亦乐乎。

华记是最近南洋最火的快餐厅。

老板王文灿是从陕西来的移民,据说是出自晋商灵石王家的分支,不过他们家住陕西不在山西,想来也是比较远了,后来加到破路,就移民到了南洋。

灵石王家可能都不清楚,但要提到山西的王家大院想必都有所耳闻,王家大院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建筑规模宏大。

王文灿来到南洋后,为了生计,支起摊子做起了老家的肉夹馍。

后来,星海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中午的上班族都没时间回家做饭,这些美味快捷而又实惠的小吃,无疑是解决午饭的好选择。

就这样王文灿的肉夹馍生意生意逐渐红火起来,很快在星海开起了第一家店名为华记美食。

随着店面的开起,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聘请来的厨师对火候的控制不一样,造成面饼的口味差别很大,难以保证肉夹馍的口味一致,收到不少顾客的投诉。

另外培训出来的人员很不稳定,往往在店里干几个月,就离职出去单干了,这样王文灿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没帮上忙不说,还给自己弄出来个竞争对手。

搞得他有些自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找遍了各种书籍,终于在一本流水线产业化的书上,看到了美国福特汽车,通过流水线将汽车的生产工艺分解,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

既然汽车可以流水化,那么更简单的小吃肯定更没问题了。

想到这里,王文灿立刻跑进工作室,废寝忘食的用了一周时间,将肉夹馍的所有制造流程分解。

并将所有的食材数据化,从肥瘦肉的比例,青椒的量,及加多少汤汁,都给定量,保证所有的味道一致。

做完这些后,王文灿将每个流程做了一张工艺卡片,这样来了新人后,只要根据指导照着工艺卡片操作一遍就学会了,当天就能上手。

为此王文灿特意到机械厂定制了特定的烤炉和高压锅及相关用具。

所有的准备完后,王文灿就将这些设备弄到店里,然后亲自指导一批学徒操作了几遍,经过品尝后,发现味道完全一样。

在解决配方外泄的同时也解决了员工离职,两全其美。

肉夹馍成功之后,王文灿的华记就是一发不可收拾,从牛肉面、各种粥,以及以后店里的每一个新品全部都工艺化。

随着王文灿解决了这些问题,华记美食在南洋开始了野蛮扩张,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开遍南洋的所有大中小城市。

根据采访,据说王文灿计划今年进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顺利的话,明年会在美国和欧洲开第一家店。

不过,近来随着华记模式的出现,不可避免的被人模仿。

像鲁菜传人,陈有道将包子,水饺做成了快餐,成为市场上的新宠。

水稻作为南洋的主食,米线、米粉、凉皮自然是少不了的,一家码头小吃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中餐之外,西餐这些更容易程序化的快餐食品,自然不会被忽略,索夫快餐店是一个德国工程师的夫人开的,以汉堡、三明治和奶茶,被人们所喜爱。

鲁记、码头小吃、索夫快餐厅以华记为标杆,跟在华记后面遍布全南洋,可以说只要有华记的地方,都能找到另外三家。 而与快餐相伴而生的特色饮料,也成为了南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