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背后的影子游戏59(1 / 2)

逃逸之魔道修士齐凌,名列仙凡两界追缉榜,此人体态魁梧,约莫八尺半余,面相方正并无髯须。随身伴有一骏枣红马,一匹漆黑神驹,更有修道少女一名,共同流离于三界之间。凡知其行踪者,务必立即禀报天庭或地府,必赐五行灵石五百枚作为奖赏。若有意隐瞒,将以庇护妖邪之罪,严惩不贷……</p>

言及大宋永兴军路各仙域官署行事效率之高,通缉齐凌一事便可见一斑。自那天清晨,仙督抚军殿下达捉拿齐凌之令,翌日,印有其画像的捉妖令已遍布京兆府与商州所属所有城邑的公示栏。</p>

及至第三日华州,第四日耀州……直至第五日,即便位于最东方的虢州与陕州,皆已张贴出告示,仙凡各界合力搜寻那位“窃取仙粮、挟持仙吏,致县令仙逝”的魔道修士齐凌!</p>

坊间流传,这位齐凌实乃罪孽深重之辈。朝廷新授重任予他,他不但未怀感激之情以报效,反而与近邻仙粮库的仓管勾结,狼狈为奸……</p>

常有些认得些许仙符文字,又爱插手天下之事的半途而废的修道人,在告示前向民众解说其中之意,并添油加醋发表己见,似乎他们是亲历齐凌犯罪现场的见证者。</p>

围观的村民们听闻此事,个个义愤填膺,皆认为若齐凌真如那些半吊子修道人所述,即便将他千刀万剐亦不足赎其罪!</p>

然而,前提是天庭与地府必须尽快将其擒获,随后即刻审讯定罪,并押往斩妖台执行。否则,保不准何时便会传出与此截然相反的消息,众人再议一番,又会觉得齐凌其实英勇忠诚,应受朝廷封赏,位列大将军之位!</p>

“奇哉!奇哉!这大宋疆域广阔,内藏珍奇异事无数。”与普通村民凭传闻和个人情感评判是非不同的是,在陕州最东部石壕镇一家茶楼里,几位身穿儒雅长衫的修士宾客,透过窗户凝视着窗外官道边公告栏中新张贴出的捉妖令,嘴角挂着讥讽的笑容,评点着此事。</p>

“嘿,能在永兴军路的江湖悬赏令与仙凡两界的官府通缉令上同时亮相,这齐凌可真是千古独步啊!”</p>

“史兄谬矣,乃是先登上江湖悬赏令,奖金高达一万枚五行灵石。随后才是官府的通缉令,赏金五百枚五行灵石。两者相差半月之余,奖金竟有二百分之差距!”</p>

“非也非也,赫连兄误解了。实则是官府早已秘密追查齐凌,继而江湖发出悬赏,最终官府才将其追缉行动公诸于众。”</p>

“史兄、赫连兄,两位何必纠结这些细节?先后顺序究竟有何差别吗?”</p>

“张兄长年居住于夏州,鲜少涉足大宋境地,故未能领悟其中门道。官府秘密追查齐凌之举,实际上是因为部分官员欲除之而后快,却又顾虑到大宋朝廷律法以及齐凌背后家族势力的影响。一旦在拘捕过程中不慎误伤甚至杀害了他,必定需有人为此担当罪责!”</p>

\"赫连道友所言甚是,若公开悬赏缉拿,便表示这永兴军地界上下已有十足把握,将此案修炼至无可逆转的稳固境地,令其无法有任何翻盘之机。倘若此人胆敢抵抗拘捕,自当现场将其化为尘埃之刺,事后亦无需任何人承担此等行动之责!\"</p>

众人闻听此言,皆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p>

抬首望天,日正当空,光芒万丈,枝头并无丝毫风动之迹,然而人心之中,却是寒意阵阵。</p>

然则,一念及此事发生于永兴军路而非夏州之地,在场之人皆暗感庆幸不已。敌手之愚昧腐败,正是自身得以安然存续之幸。</p>

特别是对于那些将生死置之度外,潜伏于大宋境内的夏州飞龙司密探而言,大宋朝堂越是腐朽不堪,他们在大宋之内便越是安全无虞。</p>

近两载以来,夏州飞龙司的密探之所以能够在大宋疆域内屡试不爽,甚至秘密建立联络据点,假借茶楼之名,设于京西北路与永兴军路的关键要隘之处,全赖于对手之“相助”!</p>

否则,即便他们本领通天,行事慎之又慎,又怎能丝毫无痕地隐藏行踪?</p>

“史兄所见略短矣!”史姓茶客感慨摇头,沉默良久方道,“难怪去年战事之后,二皇子殿下力主乘胜追击,欲席卷关陇之地。早知大宋朝廷腐败至此,吾夏国便不应议和,宜挥师直捣黄龙。”</p>

“二皇子殿下目光如炬,实非吾辈所能企及。昔时他下令刺杀齐凌大人,吾辈原以为仅因齐凌在牡丹阁之举有辱其颜面。如今回首来看,此举堪称妙笔生花。不仅借齐凌之力将永兴军地界官场搅得鸡犬不宁,更使得大宋的弱点暴露无遗。”</p>

“诚然,若非二皇子殿下的刺杀命令,齐凌大人恐怕还舍不得与那周氏拼个你死我活呢!”</p>

“驱虎吞狼,此乃驱虎吞狼之策。二皇子殿下虽年轻,施展此计已是出神入化!”</p>

刹那之间,谈论之声又热烈起来,此刻的细作们已然毫不避讳地赞誉起夏国公李继迁的次子李德昭。</p>

实则在场诸人大多心中清楚,李德昭迫使夏州密探冒着重露马脚的风险,派出信鹞前去刺杀齐凌,实则是为了泄个人心头之恨。然而,无人能够否定的是,李德昭此举意外地起到了他人精心策划也无法达到的奇效。</p>

此即所谓命运眷顾,即便是争风吃醋之事,也能引发一路风雨变幻。</p>

而拥有如此运势之人,将来必有一番不可估量的作为。</p>

相较于大宋,夏州立储并不遵循长幼有序之规。首领之位,历来由有能力者居之。李继迁育子亦有意让两位公子相互竞争,最终挑选胜利者承袭家业。</p>

从当前态势来看,李德昭相对于其兄长李德明,显然拥有更高的胜算。单论敢于主动请缨赴汴梁充当人质之举,便足以令飞龙司的所有密探纷纷竖起大拇指。</p> 观李德昭踏入大宋疆域之内的一举一动,虽表面看似游历山水之间,醉心于抚琴歌姬之乐,实则暗中详尽探查大宋沿线关隘要塞的防御布置,乃至造成了不少隐秘的破坏,战果堪称卓着。而其兄长李德明,却仅能在夏州衙门内高谈阔论,未曾为大夏立下半分实际功勋。</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