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晋升114(1 / 2)

“哎呀——”窦蓉低呼一声,推开齐凌,匆忙奔回了自己的闺房,脸颊红得像煮熟的虾子。

在齐凌前世的城市,地铁站里的亲吻已是寻常之事,所以他并未觉得有何不妥。微微一笑,他伸手推开房门,“是张兄吗?请稍等片刻,我更衣后即刻前来。”

说完,他转身走入内室,准备换上待客的服饰。然而,刚换到一半,他感到心中沉甸甸的,仿佛有什么重压下来...

并非因窦蓉的亲吻受到外界干扰,而是听见寇准之名,令他心神震荡。

几日前,初闻朝廷派遣寇准收拾永兴军路的纷乱时,他的心便有过同样的悸动。

不过,他在前任身躯的记忆深处探寻,却未能寻得寇准与前任有何恩怨纠葛。

无奈,他与残存的灵魂无法深入沟通,再如何揣测也无法得知为何前任对寇准抱有如此强烈的反感,故此事只得暂且搁置。

毕竟,按历史走向,寇准终将成为大宋万古流芳的名相。而他并无意图成为帝皇的辅佐或师尊,双方日后交集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不明前任与寇准之间的瓜葛,也无太大影响。

岂料,他无意招惹寇准,这位寇老西却未将他遗忘,甫至永兴军路便急匆匆登门拜访。

“可否给我一些线索?寇老西究竟对你做了何事?”趁着四周无人,齐凌揉了揉左胸,低声自语。

前任身躯残留的灵魂仍无法提供两人的冲突或直接交往的画面,只让寇准的生平事迹在脑海中快速闪现。

寇准,字平仲,京兆府渭南人,二十载前被太宗天子钦点为科举魁首,若非已娶妻,几乎成为驸马。

虽未能成为寇准的岳父,太宗天子对他始终青睐有加。寇准天生具备名臣之姿,无论任何职务,皆能赢得上下一致赞誉。

于是,三十一岁那年,他便担任了枢密副使,正式踏入大宋中枢重地。

三十三岁,他成为参知政事兼给事中,权位相当于副宰相。

三十五岁,寇准当廷直谏,力促太宗天子册立太子,成就今日皇帝的储君之位。

即便朝代更迭,当今陛下即位后,对寇准当年的支持始终铭记于心。因此,在构建新朝廷的过程中,仍任命寇准为参知政事。

每当大宋面临困境或棘手之事,寇准总是陛下心中的首选解围之人。

如今永兴军路动荡,陛下再度遣寇准前来平息乱象。

“你自称弱小,与副宰相对抗,无论理在何处,都不可能获胜啊!”快速浏览了一遍脑中的生平记录,齐凌再次低语。

在他看来,前任至多是个普通百姓,三代退休厅局级官员的子孙。而寇准则是副国家级的大员,甚至是接近正国级的人物。

两者实力悬殊,冲突只会令他毫无胜算。寇准无需亲自动手,仅需轻咳一声,便会有无数智者蜂拥而上,将前任轻易“挫败”……

因此,无论是前任肉身对寇准有何种芥蒂,此刻的他皆已无意计较。映着铜镜,他苦涩一笑,轻轻扯动嘴角,旋即转身迈出门槛。

张环在外等候已久,略显烦躁。瞧见齐凌终于现身,忙低声提醒:“佳俊,寇参政的性情可不比我家都监那般宽厚,稍后见他,切莫过于恃才放肆。”

“多谢张兄指点!”两人并肩作战非止一次,齐凌深知张环傲气中不失赤诚,遂笑拱手以示感谢。

“开封府北司使院的武判官折惟忠亦在,他出身府州折氏,与你一样,乃将门之后,年纪与你也相仿。此次追查粮仓火灾之事,应是由他主持。寇参政则主要负责梳理永兴军路的官场秩序。”张环极其细心,引领着他前往临时营帐,口中仍低语解说。

“多谢张兄,我会谨慎应对。”齐凌明白张环的善意,再次含笑拱手。

以他二十一世纪的视角,先前永兴军路各官府在红莲教一事上的遮掩力度,如今红莲教作乱失败,清算必然严厉。短期内,上至经略安抚使,下至各县城簿尉及寨巡检,恐怕无人能幸免。相较之下,金牛寨粮仓失火案反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毕竟,此案证据链完整无缺,若查案官员无意隐瞒,仅需十数息,便能厘清一切。 “这几日,我对火药之用反复思索,发觉此物不仅能制造毒雾与破墙。”张环传递完信息,迅速转而谈论自己所热衷的话题,“若将弩车前端的毒药替换为箭矢和铁钉,爆炸之后,方圆五尺内,怕是难以留下生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