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万里飞驹148(1 / 2)

\"人生宛如一盒五香马铃薯豆,你永远猜不透下一颗的味道。\"此言此刻,齐凌深以为然。

前一刻,他才接到寇准的通知,以永兴军路副提刑的身份,全面接手红莲邪教案件的收尾工作。紧接着,圣旨降临,他直接晋升为京东东路刑狱提点,兼任京东东路鹤翼署判官,辅佐经略安抚使王钦若与转运使丁谓,调查开封府左军巡使张文恭遭刺案。

\"这与寇老西之前所说,相差甚远啊。\"听完右班都知刘成珪诵读的圣旨,齐凌足足愣了四五息的时间。

他怀疑大宋皇帝选京东东路提刑官时,是否直接写下一堆名字,放进罐中,随意抽取一个就算决定!稍微请教一下吏部官员,或是遵循常规的选拔程序,也不至于如此荒谬。

按二十一世纪的行政区划,京东东路位于鲁地,永兴军路地处秦地!两地相隔两千四百多里,即便是乘坐最快的风驰马车,也要耗时五个多小时。更何况,此处号称百里异音,方言各异!

齐某对京东东路毫无了解,对自己的新上司也陌生,更不会讲鲁地的方言。这样的他,远赴凌州(今山东潍坊)赴任,只会变成盲目聋哑。能办好事情,才是怪事!

...

还好寇准眼明心细,察觉到齐凌又在发呆,果断瞪了他一眼,沉声呵斥:\"无能之辈,高兴得失了心智吗?还不谢恩!\"

\"微臣,感激皇恩浩荡!\"齐凌一颤,连忙收起腹诽,俯首拜谢。

大宋官员地位尊崇,接旨不必燃香跪拜。而齐凌也非首次接旨,恢复平静后,未再闹出更多尴尬。然而,寇准还未暗自松一口气,就见齐凌笑容满面地与前来传达圣旨的右班都知刘成珪攀谈起来:\"钦差大人长途跋涉传旨,必定劳累。晚辈不知如何表达感谢,近来有幸得了几匹良驹,就斗胆献给前辈作为代步之用。\"

\"您要赠予我两匹神驹吗?\" 右班都知刘成珪,一生传达神谕,珍宝佳礼无数,暗藏明送。但像齐凌这般,当着参政知事的面,如此直率地献礼,还是初次遭遇。故此,他愣了愣,笑容可掬地回应。

\"晚辈瞧您体魄雄健,定是武艺高强,那两匹奔腾之驹,高达七尺半,常人难以驯服,唯有您这样的英雄才能驾驭。\" 齐凌有意与对方拉近关系,言语间尽是恭维之词,\"如今春意渐浓,驰骋于马背,岂不比乘坐马车更为惬意?!\"

这后两句,源自他亲身的体验。

在这个时代,马车无橡胶轮胎,更无弹簧避震,颠簸不已。尤其是在崎岖的道路上,乘客几乎要被颠散骨架。

相比之下,骑马则有马匹的肌肉与骨骼提供缓冲,非紧急赶路时,骑行远比乘车安稳,也不会感到憋闷。

\"越说越离谱,刘都知与你祖父平辈相交。让他骑马长途跋涉,他的身体如何承受得起?!\" 寇准在旁闻言焦急,忙皱眉插言。

他多事也情有可原,齐凌平时对人不分尊卑,众人看在他祖父齐重贵的份上,通常不会计较。

刘成珪,却是自大宋开国皇帝、太宗,一路侍奉至今的资深内臣,弟子遍布后宫,深得太后与当今君主的信任。

若不慎惹恼了他,别说靠齐重赟的面子无济于事,便是寇准自己,面子也未必能保住。

然而,让寇准倍感惊讶的是,右班都知刘成珪不知为何,竟对齐凌颇为欣赏。不仅未觉得他的言行失礼,反而频频点头微笑,\"嗯,确是如此,此刻骑行实比乘车舒坦得多。我和你祖父曾一同征战沙场,是生死之交,不必对你这年轻后辈客气。将你说的骏马牵来让我们一观,若是威猛,我就轮流作为代步,一路骑回汴京!\"

\"请您稍待,晚辈这就为您牵马去!\" 齐凌谦逊中带着洒脱,应声便走。

\"寇相真是高明,这小子在京师时,简直是无法无天!到了你手里,略加雕琢,就成了国家的栋梁。\" 刘成珪越看越欢喜,目送他离去,转而面向寇准,如多年未见的老友般,含笑感慨。

\"是他在体会圣上的磨砺之意后,自我改正。在我抵达永兴军路之前,他就已痛改前非。寇相怎敢随意居功!\" 寇准闻言,连忙笑着摇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