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李秀宁的选择437(1 / 2)

所有人都以为这一场大战,杨顶天的目标是大明,即便不是灭国,至少也要将明国打残。

只是没有人知道从唐国和元国联合的那一刻起,杨顶天的宝剑便直接对准了两国。

对于李秀宁,杨顶天一开始就给了她两个选择。

第一,按照流言所指,率领娘子军北上,攻占元国中都,切断忽必烈的退路,再与金赤军前后夹击,争取灭了忽必烈的二十万骑兵。

第二,继续按照他们既定的方案,联元抗金。

杨顶天自然希望李秀宁选择第一条路,如此一来,李秀宁的路就走宽了。

虽然没能从金国手里夺回太原等地,但起码还能从元国手里拿到大片土地、战马和牛羊,那她这一战就算是赢了。

而且既然她选择和杨顶天联合,那杨顶天自然也不会亏待她,至少在以后能够护她周全,保她一生平安。

李秀宁并非没有想到这一点,只是此刻的她似乎有着某种执念。

一心都在与杨顶天较一较高下,以至于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睿智和冷静。

按理来说,以李秀宁的能力,早在自己占领上党,而忽必烈却和金兵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就应该想到的。

那时领兵北上,占领元国中都轻而易举,根本不需要等到流言出现才后知后觉。

而真当流言出现,忽必烈立马做出了反应,此时李秀宁就算想要北击中都,恐怕也是一场硬仗了。

只可惜联金灭元的想法只在李秀宁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就被她直接抛之脑后了。

直到忽必烈率大军南渡黄河,距离上党不过百里,李秀宁这才晃过神来。

原来元军真的在忌讳那些流言?

所以自己这是错过了一个横扫草原,饮马瀚海,千古留名的天赐良机么?

李秀宁不禁惨笑一声。

她也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是因为那个男人?还是因为封王飘了?

或许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她知道,自己可能又让那个男人失望了。

李秀宁终究还是带兵前去与忽必烈会师了。

只是李秀宁没想到与忽必烈的这次见面,在不久的将来差点将她自己彻底搭了进去。

李秀宁在延州和上党各自留了一万守军,加上忽必烈损失了三万兵马,两军合一后,组成的联军仍有三十五万人。

联军旌旗飘展,战马奔腾,浩浩荡荡,朝着太原进发。

太原城有大将军王保保亲自坐镇。

手下有最为精锐的金赤军第一、第二、第三军,以及新整编的第十一、十二军,总兵力达到二十五万人。

若是决战,这二十五万大军胜算不大,可若是守城,压力真心不大。

而且忽必烈似乎又忘记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随着元军撤离大同,辽王萧峰手里的十万大军腾了出来。

要知道这十万大军里包括了金赤军第四军,这也是金赤军成军之初的绝对精锐。

经过数月以来的磨合,辽王萧峰或许在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尤其是战略拟定和战术配合上仍旧有所欠缺。

但若让他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冲冲冲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恰好眼下就有这么一个大好机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