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娘娘千秋_分节阅读_第13节(1 / 2)

  她慌张地朝帝王看去。

  本以为他一心两用,不会发觉,却见帝王已立起,朝这里走来了。

  柔妃便也不再跳了,紧着眉头乖乖认错:“妾技艺不精,没跳好,陛下可别恼妾。”

  萧无谏停在几步之外:“是爱妃的心乱了。”

  柔妃见他不生气,这才缓过劲来,娇送一声嗔笑:“还不是因为陛下,看妾跳舞都不专心,还忙着处理别的事……”

  萧无谏没接这话,柔妃正想上前靠他近些,却听萧无谏道:“朕还等着爱妃跳完,做事当善始而终。”

  不知是那个善字刺着了耳朵,还是想要同人亲近却被打断,柔妃总觉有些如鲠在喉。却还是竭力保持着笑态,重新退回了原处,曼声道:“那妾就继续了。”

  萧无谏也就傍花而立,负手观她弄姿弄影,直到周锦急吼吼地带着信回来,他竟折返亭中,又批改起来……

  *

  周锦来来回回地跑腿捎信,人已气喘吁吁了。就指着等人回信的空当休息休息。

  和上回一样,仙都殿的众仆照旧没一个敢拦的,只能干站着。毕竟人奉的可是圣上口谕。

  尺素彻底不明状况了,这样的事前所未见。

  娘娘这会儿不该陪驾在侧,如何能容旁人与陛下屡屡书信往来,孟氏本事竟这样大?

  况且周锦既都摸到了仙都殿,那定是孟氏已用什么法子告了状,陛下不说要放人,却只传书又是什么意思。

  再则信是送到仙都殿的,给的却是孟氏,又要让娘娘往后如何立威!

  她焦心如灼,顿觉这孟氏就像个烫手山芋,送走自然不行,留下也要教人如蹈薄冰,战战兢兢。

  偏阁内。

  孟绪铺展开满纸墨字,她与陛下一来二去之间,纸上已留白无多。

  最中央,是一个墨饱汁浓的大字:意。

  是她最早呈递圣上时所写。

  只此“意”字,别无其他。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她猜了意字,也猜到了,唯有如此,隋安才会把东西送到那个人面前。

  若明着求援,别说隋安不会代为上递,就是陛下看了,也断断不会偏帮她。

  妃嫔间的小打小闹,他怎么会管?

  况且,眼下她在他心中的分量哪及柔妃?

  所以她呈上去的,只能是一个答案。而这个答案,关乎他们的约定——他说过,要下回相见时,才会告诉她是什么字。

  她将它写作请见的折子,是急着讨这个“相见”来了。

  不过,既递了请见的折子,她却不能亲往,若陛下好奇多问一句,也自能顺理成章地将她被拘困在仙都殿的事上达圣听,又不至于让隋安难做。

  若不曾问起也无事,他那时说给出封号时要连本带利地讨回来……柔妃白日伴驾,晚上陛下却召幸于她,也足够教柔妃膈应。

  至于这番传书,算是意外之喜,也教孟绪也识出了帝王的劣心。他把批写好的折子又让人送回来,不就是摆明了告诉她,他知道她在这里了,却不准备帮这个忙。

  不肯帮忙,倒宁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她“暗通款曲”。

  第一次送返时,意字底下的御笔朱批写的是:为何猜意?

  孟绪便答:这字好看,与妾最最相关;又不见被用作过封号,与陛下一样,世无其二,正可成一双。

  而这一回,上头写着:卿卿若能即刻出现在朕眼前,那朕今日就可多一位意嫔了。

  这是要她,自己想办法脱身?

第11章

  “周锦公公,”尺素犹疑再三,还是试图过来探探口风。

  可这件事说到底是仙都殿理亏,便是她想问,也不知该从何问起。若问为何陛下要与孟美人这般传书,那他们仙都殿不把人拘在这儿自然也就没有这一出了。

  是以周锦转看向她了,尺素却噎着声,一时言语窒碍,迟迟没有下文。

  “尺素姑姑有何见教?”周锦不得不主动道。

  尺素是柔妃宫里的一等宫女,论品级不输周锦,他自然也要给些面子的。

  尺素斟酌了一下:“是想问公公,除了让你带着孟美人的回书复命,陛下可还有别的口谕示下?”

  周锦正想答,却听嘎吱一声,回纹棂花的门扇从里面打开了。

  孟绪走出来,递上那折信。

  因一开始她用的就是仙都殿备下的蝉衣熟宣,这种纸极为轻薄,纸背上印出的黑压压的墨字清晰可见,只是辨认不出究竟写的什么。

  尺素看得怵得慌,这孟美人到底给陛下写了什么,陛下又回的什么?

  周锦接过信,不待他开口,孟绪便抢先道:“有劳公公先跑一趟,我脚程慢,恐怕要陛下多等上一会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