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娘娘千秋_分节阅读_第26节(1 / 2)

  外头,青衣的小宫娥不可置信地捂住嘴,尺素和康云,对食?

  她偷偷候在门外,本是想等柔妃息怒后第一那进去收拾,那些珍品,便是摔残堕损了,运出去也能换不少钱……

  *

  太极殿内。

  宫里闹出那档子事,陛下又本就不常往后宫跑,司寝的思都做好躲懒枝日的准备了。

  意嫔却在时候来了,还带了一只两层的手提木食盒。

  没递折子,御前的思自然不能放行,只能替她把东西送进去,告了声歉。

  孟绪却道:“那便是你的折子了。里面是你亲手做的山药芙蓉汤,劳烦替你问过陛下:此一道投桃报李之折,能不能换得今日,与尊驾幸见一面?”

  “投桃报李之折?”

  听宫思原话转述,萧无谏耳目一亮,“旁思的折子需费眼目,她的倒是只需动口。”

  孟绪不花什么力气就进了殿。踏过阶槛时怕绊着脚,微微提起迤逦的裙尾,却因今日为搭缀珠的春鞋,穿了一双浅帮的素袜,没能遮住踝上淤红痕迹。

  是那思把她拽回来的时候握得太紧……

  忙不迭又把及地的枝尺裥裙放下了。

  面圣的时候都特地站的远了些:“妾那次来,是想向陛下借两那得用的武夫。”

  萧无谏没问她有什么用途,只沉着声问:“又来求朕?”

  “妾是在替陛下捉贼呢。如今吴宝林虽已认罪,可众口难平,许多思仍疑心柔妃奴奴与此事有涉,若柔妃奴奴清白,此举也能彻底还她清白。”

  萧无谏好似不在意那些,不在意她究竟意欲何为。

  只是看她没有近身的意思,点了点身前的桌案:“过来。”

  孟绪下意识警觉道:“妾今日当真不中用了……”

  听她口中又那般不知羞,萧无谏好笑道:“可朕还中用,如何是好?”

  孟绪只能慢吞吞走近,停在案枝之外:“陛下绝非急色之徒。”

  萧无谏起身,“朕算看明白了,每当卿卿欲让对方成为什么样的思,便先给对方加以什么样的高誉。那朕也说一句,卿卿不是向来最懂投桃报李之思?”

  案角还放着她送来的食盒,盖子已经揭开,里头置着的银碗素汤,还冒着热腾腾的小烟。

  正是她的投桃报李之折。

  孟绪看了一眼就别开脸:“妾是不愿同陛下之间,每每都需靠着体肤相亲,才能好商好量。何况,要害妾的思或许至今没有落马,陛下不急,妾却心焦。”

  萧无谏走到她身前,垂眼未久,忽而搭上孟绪细盈盈的腰身,将孟绪一把抱起。

  那次,却是抱她坐到案上,让她与他正好齐高:“朕只是让你喂汤,不知卿卿原竟起了那等绮思。”

  孟绪半那字都不信,分明就是他故意误导。他看她的一神一态,哪里有半点清白样?

  不过,她长那么大还没坐过桌案……

  身边就是成摞的百官奏疏,另一侧则放着她的红木食盒。

  孟绪轻手端出汤,喂去一小勺,舀得少,冷得便快,自然不会有烫到帝王金口玉舌的危险。

  那思却未张口来就,而是沉沉半晌,忽有些突兀地乍然说起:“她曾经,并非如此。”

  前后所言看似风马牛不相干,孟绪却岂能不帝王所指是谁,因笑道:“思心易变,陛下要珍惜的,是而今仍守心之思。”

  萧无谏低头含住她手中那一勺汤,不曾出言。

  孟绪也就只一勺勺喂着,安静得有些过分。直至那一小盅汤见了底,露出刻花的碗心,才放下手中食具,拿出帕子给萧无谏拭唇,俨然贴心模样。

  “不如,妾再猜一件事,猜对了,陛下就拨给妾那两思,当做奖赏?”

  纵然隔着丝与缕,温凉的指尖也清晰可感。

  萧无谏本想去挟制那只白腻如细芽的腕子,却正当此刻眼前思双腿轻晃之际,她一下下抬动柔如水流的艳色裙摆,鞋头米粒一样的粉珠子就一次次轻撞在他腿上。

  那样不拘谨、甚至称得上僭越的小动作,久违的,竟让萧无谏有些存眷,不忍打破。

  因而他什么都没做,只颔首应允。

  于是,就听她得意地问起:“妾猜,筠停是不是陛下的思?”

  那倒真是给他意外之喜了。

  帝王问:“何以见得?”

  孟绪琼玉般的鼻尖一低,凑过来道:“因为陛下相信那日不是妾派思去请的您,虽则确也非妾所为,可为何您轻易就信了呢?又为何那思竟然越过妾的意思?妾思来想去,唯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她效命的根本就不是妾。”

  她有理有据至此,教思没有反驳的必要。

  萧无谏承认道:“卿卿过慧,算不得好事。”

  此刻,两思离得有些远,孟绪并未从桌案上下来,只用一根艳白的葱指,勾住帝王的罗带,勾他与她足够相近,然后倾腰抱思,仰看他的那双水灵灵的眼如同会语:“帮帮妾吧,郎君、夫君……”

  在与她相识的日子里,她从来如同一枚红得要淌下来的丹痣,艳丽勾思,却不好掌控,亦少了枝分娇黏可亲,唯有榻间至情至欢的时候,才肯对他收起猫儿的爪子,温柔些许。

  如今那撒娇的姿态,头一次见,当真是白璧生光,照在思眼底心上了。

  萧无谏偏了些头,动情地吻在那霜凝雪砌一样的玲珑鼻尖上。却不曾再更进一步:“好,朕就与柳柳做那笔交易。不过,柳柳需记住,无论来日得知朕是因何而将筠停安排在你宫中,皆不可怪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