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娘娘千秋_分节阅读_第42节(1 / 2)

  此时此境,仿佛惬然忘机,最适交心。

  于是,她分明刻意,又好似极为不经意地笑问:“那妾还有一个道理,陛下要不要听?”

  萧无谏犀利的轮廓因散漫的姿态柔和不少,神态柔和,惜字却是如金。

  “听听。”

  孟绪转头向廊阶外的雨庭看了一眼,才重与他对视,目波流转:“若妾与陛下共撑一伞,陛下怕妾淋到雨,定会将伞斜向妾,最终反不能保全自身。可若是宫人为陛下打伞,又或陛下自坐帝辇回来,就定不会有风雨侵身之患。不知这个道理,是否能让郎君相信,妾非是不念着郎君?”

  这话原是处处为帝王考虑。可萧无谏偏偏存心与她作对一般,不领情:“倘或朕想的是与卿卿同淋雨也无不可,并不欲求最优之策呢?”

  孟绪嘟哝道:“如今是说无不可,哪天妾真拉着陛下淋雨、胡闹,伤了陛下的龙体,传出去,妾就成妖妃啦!”

  萧无谏剑眉微挑:“卿卿不想做妖妃?”

  孟绪自然说不想:“陛下既是明君,妖妃如何配得上您?妾可不想做您的污名所在,不说要做一等一的皇后,至少总不能当个怪物?”

  萧无谏且信且疑:“卿卿竟是这般爱惜羽毛之人。”

  孟绪一点也不恼他这话,坦荡荡道:“不仅名声。妾身不才,尚有那么一点小聪小慧,事关郎君之时,总可以求一求全,这也正是妾的心意呀。”

  “求全。”帝王眼色一沉,“柳柳——”

  孟绪却竖起春笋似的指,抵在唇珠之上:“嘘。陛下先坐过来,就知道妾方才在看什么了。”

  萧无谏闻言,也不在乎多走这两步,当真迈步走了过来,在她身边坐下,而后望向她望着的地方。

  彼处檐外雨庭中,一丛深绿的芭蕉叶下,一只瘦骨岩岩的橘白狸猫①正趴在那儿,借着垂垂的阔叶躲雨,只露出半个伏地的脑袋。

  因是长毛,毛发被雨水一压,瞧着越发蔫耷耷的。

  到底是小女子,就喜欢这些可怜可爱的小东西。萧无谏知情解趣地道:“朕回头让人捉只足月的小猫给你养?”

  孟绪却摇头,轻声道:“小时候妾有过一个朋友,他啊,有一天抓了一只怀孕的母猫给妾,说这猫肚子不大,顶多能生下两三只小猫崽,让妾与他一人各养一只。后来那母猫果然生下了两只小猫,我们想等母猫将小猫带大一些再接手,可谁知只是碰了小猫几次,母猫便不要小猫了,还将它们咬伤了。”

  怕说的不够清楚,孟绪看向人,补充道:“这事给妾留了不小的创伤呢!妾很自责,自此再也不想养小猫了。”

  萧无谏简单一想,便想到了母猫是如何习性。

  咬伤?只怕是当了食物。

  她与他一样,都喜欢篡改故事最骇人的地方,不把血肉模糊的部分展与他人看。

  事后说起来,便显得风轻云淡。

  就好像那一回,他也没告诉她,洪水中漂流时,他甚至见过浮尸与断肢。

  旁人皆以为彼时他不过是个二岁的孩童,尚不记事,不会留下多深重的阴影。可他偏巧早慧,偏将这些可怖的图景刻入了经年的夜梦。

  每每雨夜,常不能入睡。

  可若不是早慧,又怕是活下来都难。

  福祸之别,谁又分的清楚?

  此时雨小了一些,似乎将停了。

  帝王还在沉思往事,笑脸盈盈的女子却忽而起身,不知何时已摘下了廊前的一片芭蕉叶遮在头顶。

  又回头,对他比了个安静的手势。

  然后蹑手蹑脚地靠近那只沉沉闭眼的橘白狸猫。

  趁它一时不备,一把就拎住了它的后颈皮。

  猫儿被逮,这才后知后觉地晃动四腿,但也只是略微挣扎了一下,便十分识时务地不再动弹了。

  甚至可以让人抱在怀中。

  “在这膏梁锦绣之地,旁的亲人些的猫儿怕是吃得膘肥体壮,可这只长毛狸奴这般瘦弱,恐怕是个心高气高、不招人疼的。”孟绪发觉狸奴的一条后腿有些古怪,一边低头检查,一边往回走,“妾就喜欢这样心高气傲的孤家寡人,不嫌它是老猫。”

  萧无谏:“……”

  约莫是同为“孤家寡人”,同样年长了几岁,他竟好心地替它辩解了句:“朕看它也不至于是老猫。倒是卿卿,捉了朕殿中的狸奴,得了便宜还卖乖。”

  孟绪回到帝王身边坐下,笑得无辜:“其实妾知道,妾之所以能如此肆意妄为,是陛下一直以来多有纵许。这宫中姹紫嫣红,各表风仪。妾很幸运,才能走到陛下身边。”

  萧无谏亦笑,问:“卿卿缘何不信,与朕是命中注定?”

  孟绪给猫儿顺着毛,忽歪着头,用略微低切的柔声道:“陛下想要心意,而妾不信命定,不是刚好么?妾走向陛下的每一步,其实从来就是心意使然,而非依从命运。”

  萧无谏一时未再出言,只是向着她怀中无知却乖觉的狸奴掠去一眼。

  半晌。

  只淡淡一笑:“衣服脏了。”

  孟绪娇气地哼声:“不解风情!”

  这时,一个小太监慌里慌张地找过来了,气喘吁吁地立定:“陛下,沈大人来了。听说,是沈老爷子情况有些不大好了……”

  萧无谏霍然起身,对孟绪道:“朕去看看。”

  沈钦之父,大儒沈仲,一生著书立传无数,到老还在为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作品校注,以助其流世传人,于文坛、政坛,皆有不小的贡献。

  单说这个人,孟绪也是佩服的。

  听说那位沈老夫人钟离氏为了支持夫君的事业,曾不惜变卖家产,支撑夫君度过落魄之时。自她故去后,沈老爷子便一生都未续弦再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