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娘娘千秋_分节阅读_第44节(1 / 2)

  想是她的辇轿回了月下阁,樊氏便以为她已经回去?

第37章 变故

  樊氏的到来让帝妃二人都有些讶异。

  可是面上谁也没露出异样。

  和太极殿的前殿与偏殿不同,后殿摆设不多,没有案几柜架、锦屏金障,甚至一眼就可以概览整个大殿。

  隋安隔得老远,眼睛都眯成了缝儿,却也看不清这洞邃幽旷的大殿深处,那二人究竟是个什么表情。

  只听到帝王无情的声音:“东西留下,让她回去。”

  这倒是不出意料,从前陛下就一贯如此,妃嫔请见那可不是想见就能见的。

  况且今时意容华还在这儿。

  “是。”

  隋安巴不得赶紧消失在帝妃面前,疾步动身去传话了。

  原本这跑腿的事自是不必他亲自来做,可一到这种关头,这御前的人一个比一个鼠胆,好像传个话都要把脑袋悬在裤腰带上似的,最后还是得靠他。

  这几步路之间,隋安盘已算好了说辞,见了樊氏,就客客气气道:“美人请回吧,陛下这会儿不方便见客,不过美人的心意陛下收下了,您不妨先回去,陛下得空定会去看您。”

  这虽是顶顶空泛的客套话,但也不算诳人。

  什么时候去看了,自然什么时候才算是得空。

  若是不去,那不就是没空。

  隋安也没说意容华还在这里的事,这不是给人拉仇恨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樊美人似乎并不肯就这样离去,她瘦条条的腰身不盈一把,迎风小立时好似随风欲去,张唇又止,最后有些生怯地道:“可否劳烦公公再替我去同陛下说一声,我是有万分要紧的事才来的。”

  这差事还真不是谁都轻易能做的……隋安权衡了一番,只得又过殿穿廊,去后殿回话了。

  若是旁人也就罢了,隋安总觉得陛下待樊美人也有些不同,好像总比对别人多了几分在意,约莫是那朵朝颜花的功劳。

  但今天的萧无谏似乎格外冷情,嗤笑道:“要紧事?还来得及熬了汤再过来,能是多要紧的事?”

  这话别说隋安答不了,就是樊美人自己在这儿,怕是也答不上来。

  隋安咽了口唾沫地干笑了声:“那奴才就去回了樊美人?”

  萧无谏却把目光投向了这殿中的第三人:“卿卿觉得,朕该不该见?”

  孟绪原没想掺和这事,她对樊氏本就算不上讨厌,樊氏还帮过她一个大忙,她没道理要绝了别人求宠的门路。

  再说她也好奇,樊氏身上到底有什么秘密。

  如果她还不足以揭开她身上的秘密的话,放眼阖宫,也只有帝王能做到了。

  于是,孟绪给了个无可挑错的回答,轻飘飘地让自己置身事外:“没有该不该,只有陛下想不想。”

  然而帝王似乎已洞悉了她的想法,深谙如何与她周旋之道,又将这话推了回来:“那朕换个问法,卿卿想不想朕见?”

  孟绪自裙下探出一寸莹腻如珠的玉色,闲玩似的碾过一丛软绒,口中却故意掐出酸溜溜的口吻:“妾自然是不想的,陛下去见谁妾都不想。可难道以后陛下就再也不见其他人了么?”

  萧无谏似信非信,只瞟了一眼那正漫不经心地在地上戏玩的雪足,神色清定:“朕去去就来。”

  这次他没赶人先走,而孟绪说的也是:“那陛下快去、快回。”

  送人走时,她笑殷殷地,好像一点也不为自己的夫婿即将与别的女子相会而愁苦。

  这是何等容人的雅量,后宫女子大多缺的就是这份雅量。若是让教习的嬷嬷知道了,是要夸赞上几句的。

  可萧无谏总觉得别扭又不快,还不如撒泼打诨打滚打人之状来的顺眼。

  更糟糕的是,从来都是别人猜他的心思,什么时候,他竟也猜起别的心思了?

  何其荒谬。

  帝王的心肠就在这一瞬倏然冷了下去。

  眉眼也顿时严冽,好似霜雪积身。

  临走时,他取下了那柄长剑,抛给隋安抱着:“将意容华给朕编的络子取下来,挂到那枚玉佩上。”

  说罢,他立在殿前被雨水洗沐得灿亮的日光下,影子斜进殿里,回身看人,意味深长地道:“都是她的心意,岂不比挂在朕的佩剑上合适?”

  其实隋安也统共没见过这把剑几次,头一次知道这几尺长的家伙竟这般沉重,两只手才能堪堪捧住。

  这些年,这把剑就一直悬在后殿,而后殿的门又不常开,如果不是陛下这两日起了兴,殿庑前的积尘还要靠着扫洒的宫女日日拿笤帚挥扫干净呢。

  不过,隋安知道这把剑是先太后送给陛下的生辰礼。陛下与先太后母子情深,如今虽与意容华感情日笃,但许是两人感情还没好到这份上,陛下不愿意旁人的东西挂在太后的礼物上,好像也是说的通的。

  隋安没有再想太多。那玉佩他也不敢当真放到自己屋里,一直就替陛下收在偏殿里,找起来也省事。

  偏殿中,樊氏垂着头,心里扑通扑通。

  帝王既然应允了见人,御前的人自然也将她好生请了进来。

  他们给她备了茶,樊氏也不敢喝,只小声道了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