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哀家的好大儿(1 / 2)

仁寿宫外,内阁行走蒋济焦急踱步,使了金钱请小太监传讯入仁寿宫,内阁那边已经开锅了,急需毛阁老回内阁商议。

可小太监嫌这钱烫手,禀报仁寿宫大太监高明。

这高明和张锐有姻亲,是皇帝安插在仁寿宫的眼线,可随着张锐背叛,高明自然跟着投效前朝。

温祥夤夜造访,他就知道豹房出事了,初时以为是皇帝驾崩,可接连两道口谕,把他炸懵圈了。

作为张锐一党,他敏锐察觉到,豹房一定发生了怪事,让张锐倒转方向,再次倒向皇帝。

原因、过程猜不到,推论则是皇帝又活了!

而蒋济带来的消息,是皇帝第三道口谕,听完口谕,他浑身冒冷汗,颤抖不已。

他看向灯火辉煌的正殿,目光闪烁,再倒向皇帝,必须奉上见面礼,否则皇爷可不好糊弄。

毛纪持皇帝遗诏夤夜闯宫,若皇帝真死了,解释权在礼部手里,皆大欢喜。

可皇帝没死,那么毛纪就是矫诏!

他是仁寿宫大太监,非常清楚皇帝和前朝的争斗,矫诏事小,能灭掉毛纪为大。

可知道遗诏内容的人不多,毛纪完全可以毁掉遗诏,耍赖不承认,再将证人灭口,炮制一段公案,毛纪最多被贬谪,过几年又会活跃在朝堂之上。

如果来个人赃并获,皇爷一定会重赏他高明,权位金钱皇爷一定不会吝啬。

可是,高明久居政治旋涡,深切了解朝堂局势。

皇帝两次落水,一次吐血,久治不愈,张永如烫手山芋般甩掉兵权,司礼监代掌印魏彬迫不及待地投靠内阁,张锐、韦霖、陈严背叛皇帝,丘聚、张忠待价而沽,种种迹象表明,皇帝斗不过前朝。

哪怕皇帝又活了,他就一定能取得政治胜利吗?他的承诺又能兑现几分?

念及至此,高明又开始纠结。

“干爹,蒋行走催得紧,您快回个话呀。”

小太监急匆匆进了矮房,急声道:“张尚宫已经准备出宫了,拖不下去了!”

“你去拖住张尚宫,咱家这就来!”

高明权衡利弊,倒向杨廷和,他得到的利益太少了,可押注皇帝,就是泼天之功!

政治就是豪赌,这局他高明赌了。

而正殿中,毛纪正在和张太后讨价还价,对张太后的要求含糊其辞,指使张太后做事轻车熟路,二人筹谋捭阖。

张太后处处吃瘪,毛纪占据上风,见高明入殿,喧宾夺主:“又有何事?”

“娘娘、阁老,大事不妙了!”

高明快跑入殿,跑丢了一只鞋,满脸是汗,不停用袖子擦汗。

“何事慌张?”

张太后对他观感不佳,此人是皇帝埋在仁寿宫的眼线,年初随张锐投靠前朝,又幸近张尚宫,欲结为对食,被张尚宫厌弃,可谓是个三姓家奴。

毛纪凝眉,后宫大太监水平参差不齐,这个高明除了惯会幸近外,真本事没有,又三心二意,立场不坚定。

“皇爷传诏出豹房,说太医院御医诊治不尽心,责令东厂将豹房侍奉的御医丢进太液池中,感同身受皇爷之疾病,治己再治人!”

什么?

谈判桌上春风得意的毛纪如遭雷击,厉声道:“万岁怎能效仿隋炀,暴杀医者?”

“万岁不慎落水,病后不重视保养,不听医言,病中饮酒,久治不愈,如何怪到太医头上。”

“万岁欲虐杀御医,遮掩己罪,着实令天下人耻笑?彪炳史书还能按照万岁之意编纂?”

“老臣这就入豹房劝谏万岁,万莫沦入唾骂漩涡!”

张太后刚要顺着毛纪的话叱骂,高明却轻咳一声,同时身体挡住殿门方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