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皇帝实在太宠爱我了(1 / 2)

魏彬,亦是春宫旧臣。

为宪庙选拔,被孝庙看重,送入东宫,巴结上刘瑾,才得到朱厚照重用。

斗倒刘瑾后,官路亨通。

正德十四年,司礼监前任掌印太监萧敬,因和宁王朱宸濠有来往,被朱厚照罢黜,自此后由魏彬代掌司礼监。

同为正德朝八虎,刘瑾、张永、魏彬是座次前三的存在。

同样站在殿中的丘聚,则犹如喽啰,毕竟他是软柿子。

可魏彬在皇帝病重后,讨好杨廷和,结盟张永,执掌朝堂。

今日,豹房觐见。

皇帝数次施恩于魏彬,尤其一句“大铛”,直接把魏彬捧上了天。

他是代掌司礼监,本身官职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司礼监秉笔太监很多,如温祥、于经等,尤其温祥,对司礼监掌印之位志在必得。

和温祥敢于押注相比,魏彬靠资历老、政治资本雄厚,稳压其他秉笔太监一头。

而今,皇帝一句大铛,仿佛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但皇帝的赠予,一定伴随着特殊目的。

果然,皇帝用一句闻闻,逼他与张永反目成仇!

自二月份至今,张永、魏彬配合默契,与杨廷和搭档操弄天下权柄,很多事是见不得光的!

无论谁撕咬谁,都会使全阵线的人葬身火海!

这也是杨廷和令二人同来的目的,监视、制衡、配合。

同样的,皇帝也看出这对组合的弱点,所以才试图瓦解、拉拢、令其狗咬狗。

可,皇帝一个虚无缥缈的大铛承诺,就想拆毁同盟?

自幼就浸淫官场中的魏彬觉得不够。

可是,在豹房中,他敢拂皇帝雅兴吗?

皇帝不喜被忤,所以喜欢太监,和前朝势同水火。

皇帝不是不能听劝的性格,但需要讲求方式方法。

那些文官就不讲求方式方法,非要和皇帝硬刚,以命令、教育的口气,给皇帝疏陈,教皇帝做事,导致皇帝深恶其人。

而太监又为了攫取权力,维系权柄不衰,会不断挑拨皇帝和前朝的关系,放大皇帝对文官的恶感。

在无形中,皇帝更依赖太监,而对前朝官员戴上有色眼镜,另眼看待,自然看谁都不顺眼,久而久之,就和前朝渐行渐远。

所以,无论魏彬选闻、与不闻,他都是错的。

“启禀皇爷,近来奴婢茶饭不思,身染顽疾,导致嗅觉失灵,口中无味,不知香臭,请皇爷恕罪!”

魏彬选择袖手旁观!

朱厚照轻拍肚子,意味深长,魏彬选择中立,就是说,张永是死是活,跟他无关。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魏彬正在摆脱皇权桎梏,想在朝中自成一派。

毕竟司礼监掌印太监,本身就带有巨大政治资本,他有能力在皇权摆布中独善其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和独立权。

基本大部分司礼监掌印太监,都能得到善终,且家族长兴。

张永微松口气,皇帝的反制,极为考量人心。

而人心是最经不起试探的。

一个大铛,完全足够魏彬出卖他。

可魏彬忍住诱惑,说明魏彬对皇帝的身体状况仍然怀疑,不敢贸然倒向皇帝。

这就够了。

“饱了!”

尚膳监掌印太监魏廷让人侍奉皇帝漱口,将餐食撤下去。

本来掌宫廷膳食的,该是尚食局。

可尚食局在张太后掌控之中,皇帝不信尚食局,就启用尚膳监。

魏廷和孙瓒一样,皆出自张雄门下。

经过昨晚那一餐,朱厚照认为张雄应该还没倒向前朝,不然他的餐食里,也会有问题。

内书堂是太监的黄埔军校,提督内书堂的,一定是心腹中的心腹。

“尚膳监膳食颇合朕心意,人人皆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