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历史,永远不会遗忘111(1 / 2)

夜深了,人归了,雪还未停,人还未散,点点斑斓,是梦,是星,是雪,还是泪?

偶然天际,忽有几只寒鸦,苦苦哀鸣,世间的灵性,或许还是有些错了。

徐家宅院的小院中,不少往日里极为怕人的鸟儿落下,望着徐福生的方向,苦苦哀鸣着,它们不会人言,却比说人言的东西更像人。

它们明白死亡,懂得报恩,也许只是偶尔的投喂,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们都铭记了很久,而另外一些家伙,罄竹难书。

不少鸟儿凌空盘旋,众人望着这一幕,却并未惊讶,禽兽非禽兽,许多同他们一般的人都是知道的。

万物皆有灵性,当你真的用心灵去同它们沟通时,你就会发现,它们是远比大多数人更值得信赖的伙伴。

飞鸟属于高空,游鱼属于大海,走兽应在深山,万物伊始,谁又有权利囚禁谁的自由?

徐福生晚年多是一个人,无聊之际就在小院中晒晒太阳,后来见一些鸟儿落下,便取出一些谷粒,洒在地上,起先由于长久以来对人类的恐惧,那些本该自由翱翔的小生灵十分警惕,徐福生见它们不吃,也自然知晓其中缘由,于是便默默退至远处。

它们见人走远,于是也便落下,而徐福生则远远地望着。

自那之后,老人便每天都会在院中撒一些谷粒,久而久之,那些小生灵也便明白老人并不是外面那些家伙了,也开始对老人清静了,徐家小院中,有一株树,本来也是有些不行了的,但从老人坚持每日喂食后,不少鸟儿也开始在树上作窝了。

树木也慢慢有了生气,后来时间一久,鸟儿也会将自己幼小的雏鸟带给老人看,围着老人盘旋飞舞,落在老人的手上,静静地凝望着老人。

生灵不善言,却往往对死亡有更强的感知,或许,这些小家伙们并不能理解人们的做法,但是它们依旧清楚地明白,以后再也见不到往日那个为它们喂食的老人了。

或许是不舍,或许是感恩,它们久久哀鸣,却无一人打扰,那个飞雪的夏夜格外地寒冷。

王思源怀中的徐福生,终究还是一点点变冷。

家中温水准备好了,王思源同几个相对手脚还算利索的人,为这位老首长擦洗完了身体,在一片小心中,将徐福生一直小心珍藏的军装为他穿上,又从那个铁盒中,取出徐福生身前所获得军功章,重新带回了老人身上。

望着老人身前的一枚枚军功章,那些原先还不以为意的年轻人,也在心中对这位老人多了几分敬意。

谁也没有想到,一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人竟曾荣获过这么多的荣誉,这要是换成是他们,他们可绝对不会甘心如此普通地过完这一生。

他们本就也是老兵子女,军功章自然也是见过的,可衣服上几乎挂满,这可就极为少见了,很难想象,到底得从鬼门关走过多少次,才能获得如此荣誉。

那些老人见自家孩子惊讶的模样,“早跟你们说过了,不要看不起我们这些老家伙,也就是咱们老了,国家不让我们这些老骨头再去战场,不然,小日子说不准都灭了,你们这些后生没经历过,所以不明白我们这代人的恨,要是现在还能杀,给咱一把大刀,杀一个倭奴我不亏,杀两个我赚一个,要是再多杀几个,就算是死,我也对得起那些同胞兄弟了。”

“是啊,所有人都告诉你要做君子,要大度,可是那可是无数条人命啊,君子要是真有用,为何圣人之后当时带头投降,我要是那圣人,高低得让他知道知道什么叫以德服人,国家好了,书生们就出来了,硬是看不起其他人,可打起仗来,又有多少人跑得飞快,孩子,记住,这世上没有任何高尚的职业,真正高尚的只是那个人。”

一众年轻后生们纷纷点头,圣人子孙也只是人,当时成了汉奸时,也不见得他们记得自己是龙国人。

真是玷污了圣人的名声。

几个老人回忆起来,心中也是气愤至极,借着国运享了2000多年的福贵,结果倭奴一来,往日里那些老生常谈的民族气节是一点没有啊,当大多同胞对小日子的行为感到痛恨时,他们是亲自且隆重迎着对方进城,甚至还带着对方举行了祭孔大典。

当真是应了那句话:

世修降表,从不御外。

或许当那些家伙对外敌卑躬屈膝,婢膝奴颜的时候,他们便已经被自己的国家,家族除了名。

而他们的后辈也会因为他们的卖国求荣而对他们排斥。

千古家族,终究少不了污名,多少年以后,也依旧会有人记起,这个本该誓死守卫家国的家族,竟先一步成了侵略者脚边的一条狗。

哪怕回忆会忘记,但历史永远不会。

众人围着老首长,老兵们同后辈门讲述着昔日的历史,那不止是炼狱,是屈辱,更是世世代代不能忘怀的恨,就一金陵,就一狮子口,就有多少先辈亡魂,更何况,这还是比较着名的,那么平顶山,梅花村,苏常徐杨泰五州,镇江无锡连云港……

恐怕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了吧,可是这些还只是历史上倭奴累累罪行中能见光的一点点儿。

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儿。

而那些说历史已经过去的,你有脸活在红旗下吗?

大度,你去了解过那些,你再劝我大度,尤其是那些像金陵一样的地方的人,你那些亲小日子的话,千万别被当地那些上年纪的人听见,否则,还不用年轻人动手,你大概率也就要死了。

“娃娃们,记住了,这是世世代代不能忘怀的仇恨,只要你们还是龙国人,就必须让你们的后辈知道,历史不能忘。”

老兵说到这里,竟也咳嗽起来,或许是想起了那些年的苦难,一个个老兵眼中都多了些泪水。

而那些陪他们一起来的后生们,则是郑重点了点头,世世代代的仇恨,绝对不会被忘记!

东瀛扶桑,乖戾恶邻,家仇国恨,永矢不忘!

天色渐亮,薪火相传,硬是讲了一夜,师夷长技以制夷,你可以喜欢它的某些文化,但你绝对不可以为它们洗白,更不能,也没资格原谅他们。

我们承认它的某些优秀,甚至可以去学习,但决不能宽恕它,也更不是学它们的行为,真的可以消灭他们时,除了那些真正该死的,其他一盖不能伤害,记住,咱们是人,不是它们。

况且,最伟大的一位先生也曾经说过:

“龙国人民与倭国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倭国的军国主义和龙国的民族败类!(有修改)”

见天色已经有些亮了,时间也已经差不多了,他立马联系了安南省委,又碍于老人的功绩,又上报给了京都,相关灵车调动也安排了,按照王思源他们在老人盒子里发现的几个月前的遗嘱,丧事一切从简,自己的遗产全部上交国家。 王思源又望了望徐允之,徐允之也没有任何意见,默默点了点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