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入局(一)(1 / 2)

第三回入局(1)

许白坐着下午2点的车从郑川回到了家乡内巷县。已经是晚上7点了。但一路上许白心里除了兴奋,就是安稳,因为回到家了。离开了“富了康”招聘妖挖的“学历与职位不匹配的大坑”。

天气里已经能感觉到秋天的味道,晚上7点,许白在家乡的老汽车站下车。天已经变得昏暗起来。许白背着他的单肩包,拖着行李,好几个头发花白但看上去很有力量的老头还有几个看上去50多岁的妇女,

跑到跟前问围着许白问:“跟哪里去咧?送送你吧。”许白知道这些都是三轮车拉人的,但他心里对这种,拥挤和嘈杂反感,跟何况这几天来回的奔波,更是他厌烦眼前疯了似的冲上来想拉自己赚钱的人。

于是口头说:“哪里也不去....”

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前挤。这是一个头发花白,但很短穿着灰色短袖的老头,抓这许白的行李说:“跟哪里去,老师儿?”

许白本能的呵斥到说:“别碰我东西,哪里也不去。”那个老头听到许白口气不太好,又去问别人了。许白担心再遇到这样的“硬拉客”的人,于是快速向清静的路边走去。

走了200m,许白在一个红路灯路口停下。这是,一个开三轮车的穿红色短袖的50多岁的妇女问:“跟哪儿去咧,老师儿?拉你走吧。”

许白问:“多少钱,到西牌村?”

她说:“13块钱吧,一般都是15块钱。这会儿车上有一个人,顺路拐个弯儿,我多拉一个人,跟你便宜点”。

许白对她的话并没有深思,只是觉得13块钱确实也不贵,刚才那些“硬拉客”的人问他,他之所以不坐,是因为,被他们包围的又挤又烦,他又累又饿,想尽快离开那个嘈杂的环境。客观上来说,他是需要坐个车回家的。因为许白的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就他母亲一个人。但,她母亲只会起两个轮子的电动车,关键是她到内巷县城经常迷路。所以许白今天回家的事他没给家里人打电话。

眼前这个妇女一问,许白就答应了下来。说罢,妇女把电动三轮车停下。许白把行李搬上车。回家了,一路上许白心里除了兴奋,就是安稳。

许白到家已经是晚上7:40了,许白拖着疲惫的身躯和沉重的行李回到家。

一进门,就大声叫:“妈...”

许白的母亲从堂屋里走出来说:“今个回来啦?!也没打电话说叫接你。”

许白又累又饿少气无力的说:“黑天半夜咧,叫捏谁去接咧耶,俺爸也没在家,佳盼家有小孩儿。”

说着走进堂屋,放下行李。说:“给我下包方便面。我还没吃饭咧,饿坏啦!”

许白的母亲听声,做饭去了,许白到厕所撒了一泡尿,洗了个手。然后回到堂屋在冰箱里拿出一个雪糕吃完后,洗了一把脸,提了提精神。

他母亲已经把方便面做好了。许白,坐下吃完饭。拉了一泡屎,洗了个澡,准备了一下,入职用的毕业证,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躺在床上呼呼的睡着了。

毕竟是在自己家,从小长到大的地方,自带安全感。许白很小的时候就听村里的大人说过:“金家银家,不如自己的穷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就是许白此刻的真是写照。

在经历“雨巷事件”8年2000多天以后,许白想起那句:“金家银家,不如自己的穷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句话其实说明了两个道理:一个道理就是。从《心理学》讲,“穷家”和“狗窝”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它能给人以安全感。情感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安全感是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没有安全感,其他的一切情感都无从谈起。

还有一个道理就是《西游记》中有一位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有一个“大自在”的境界,所谓“大自在”就是无论在哪里身心都感觉到很自。在这句:“金家银家,不如自己的穷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难道“金家”和“银家”真不如自己的“穷家”吗?,“金窝”和“银窝”真的不如自己的“狗窝”吗?客观上看显然不是的。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主观感受,也就是说人在自己的穷家,自己的狗窝有一份“自在”的主观心里感受。老百姓说:“在自己家想干啥干啥,放屁、拉稀、吐痰、撒尿,脱衣服你都随意,自己都能做得了主。”而那句“大自在”就是说:“天大地大,处处是我家的境界了”。

原来不知不觉间许白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小自在”的人生境界,所以当你有这种:“金家银家,不如自己的穷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样一个心理感受的时候,说明你已经进入了“小自在”的人生境界了。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可见,此刻的许白一点也不了解自己,是“不聪明”的。接下来在雨巷里的经历,更说明了他不仅“不聪明”,而且更加“不智慧”。

用《道德经》的表达方式是,此时的许白是“不知人者不知,不自知者不明”。

这种推理方式在《雨巷学》中叫“双重否定,表肯定。实践里面能验证。”

有诗为证:安心安稳回到家,一片真心去雨巷。

不知前途怎麽样?叫你许白“哭断肠”。

再听到、遇到“老乡见老乡”,

第一反应,“保护好自己,看他会不会开黑枪”。

谁不渴望:“人间真情,两眼泪汪汪”?

但,雨巷老乡“开黑枪”的事实摆在眼前。

8年,2000多天,痛不欲生的经历!

叫人,怎能不心痛,心伤,心中不设防?!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次被“雨巷老乡”开“黑枪,命大死不了的话,8年你才能出坑!

如果不幸你死了,

你和“同你一个心儿的人”就得背一辈子“大大小小的黑锅”。”

第三回入局(2)

第二天许白起了个大早。6点多许白的母亲煮好了早饭,许白吃了几口,7点从家骑电车出发,去雨巷报到上班去了。

却说许白从家里出发,顺着同善路向西到西林高速路口。再顺着西环向南,直线骑行就到雨巷公司了。

这一路上,天高风轻云淡。在路过同善路时两边的杨树叶子,在秋风中唰唰的作响,清晨的一缕阳光斜照在杨树上,路前方还隐隐的出现着树荫。在高速公路上,客车、半挂车,私家车鸣笛的鸣笛、狂奔的狂奔,这一切让许白,心里更加的兴奋起来,毕竟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但许白心里虽然高兴,但时刻注意着交通安全。因为有一次在郑川坐公交,他刚下车,一个骑电动摩托车的人,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飞一样从他身边的公交车停车下人的门前骑过,而许白只顾自己下车,没有看到这个飞来的电动摩托车,被他的前轮压到一点鞋尖。骑车的年轻人,见状赶忙向外拧车把。骑车的人回头看了一眼,啥都没说,便扬长而去。许白心中庆幸自己侥幸躲过一场血光之灾,竟也没有及时想起来骂那个骑车的年轻人:“骑车不看人”。回过神再看时,骑车的人已经不见了踪影。从此后,许白对自己在路上行车的交通安全是极其注意的。

就是这次实实在在的意外,“吃一堑,长一智”的人生哲学,在许白心里生根、发芽、生长了。

许白到了雨巷公司的东厂大门口给杨瑛打电话,杨瑛让他进去。许白把电动车停到门口就进去了。他路过面试时见过的那个门卫,告诉他说面试的让进去,那个看门的门卫保安就直接让许白进去了。

许白到了面试她的办公室见到了杨瑛,她依然是身穿着蓝紫色的短袖工装,说:“你稍等一会儿,我忙完这个事情就带你去车间。”

于是许白大概等了,10分钟左右,杨颖说:“证件都带了吗?”许白说:“带了”。

说着,把单肩包里的证件拿出来递给她。

杨瑛问;“你用办饭卡吗?”

许白说:“过两天吧走吧。”

杨瑛说:“跟我走吧。”

许白问:“那我的电动车放哪里呢?”

杨瑛说:“你先放东厂这边的停车棚吧,西厂那边的停车棚已经锁上了,等你明天上班的时候再放到西厂的停车棚里,因为你在西厂上班。”

许白说:“好吧。”

许白心想,果然是家乡处处是亲人呀,安排的这么细致和周到。

说罢,许白和杨瑛一起走出了面试办公室,走到许白电动车旁边时,

许白说:“你等2分钟,我把电动车停到,旁边的电动车棚里去,放在这里障事,我也不放心”。

没等杨瑛答话,许白就推着电动车向旁边30米的车棚走去,

放好电动车,再次回到杨瑛面前时,许白本能的对杨瑛说:“走吧。”

许白跟着杨瑛进西厂去了。

多年以后许白想起这段经历。那种觉得“果然是家乡处处是亲人呀,安排的这么细致和周到。”的心理感受,是自以为是的,自作多情的。

因为雨巷事件发生后,许白迫于生计,去过当地的一家“果菜城”面试,那个面试许白的长头发扎着马尾辫的30多岁的妇女指责和不屑的说,“杨瑛好意想给你个工作,你真不知好歹,县城里招聘的互相之间都认识。”只是她说话的声音相对较小,而且语速较快。而且许白当时心灵已经因为“雨巷事件”的迫害,受了严重的内伤。自己即使听到,也不知道从何说起,难道要从:“雨巷面试,富了康请假自离、被骗讲起吗?”给她讲电子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她肯定是听不懂的。许白当时心里虽然很痛,但,他清楚的知道,跟眼前这个“果菜城”招聘的糊涂蛋“情绪化妇女”,说不明白。所以只能沉默着,独自承受心里被雨巷迫害的伤痛。

《心理学》中说:对于“情绪化的人”来讲,在他态度的所有成份中,“情绪的优先级最高”。也就是说,“果菜城面试的妇女”,情感上认可了、赞同了、接受了。杨瑛的“一面之词”。许白给她解释到天黑,也无用。换来的极有可能是,更尖刻的“羞辱”。毕竟许白只是一个来“果菜城面试的”。而果菜城招聘的妇女,显然与雨巷的杨瑛有私人交情。如果有利益往来关系,她们就是是一条船上的人了。许白解释就更没有实际意义了。

《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一次,唐僧都是不相信的。孙悟空,竭尽全力,放下一切尊严,磕头,赔罪。到底唐僧还是不相信孙悟空。把他赶跑了。扪心自问,孙悟空有错吗?

在“三打白骨精”中,唐僧对孙悟空的态度,就是“果菜城”面试时,招聘的妇女对许白的态度。孙悟空遭受唐僧的“态度情绪暴力”是因为他“三打了白骨精”,许白遭受“果菜城”招聘妇女的“态度情绪感暴力”是因为“雨巷事件的迫害”。这就是许白经过“雨巷事件”的痛心和悲哀。

有诗为证:家乡雨巷在家乡,许白真心来雨巷。

千辛万苦不足道,情真意切怎堪丧。

今朝入局雨巷间,8年青春浪费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滔天震河山。

第三回入局(3)

分析杨瑛(1)

杨瑛是许白入局雨巷认识的第一个人,她虽然不是《雨巷职场梦》的主角,但她的一言一行,也给许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雨巷事件”对许白的人生影响之大,从前途尽毁到性命攸关,以致许白对杨瑛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分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