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即兴故事44(1 / 2)

“唐林,你说说看,下午究竟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呢?今年的这场考试实在让人难以捉摸啊!截至目前,考题都相当偏颇,下午的剧本创作或许才算是与我们所学专业最为贴近的吧。”陆建新不禁感叹道,他万万没想到,上头给出的既非摄影作品亦非影评分析,竟然是画作分析鉴赏。“我又怎会知晓出题老师的心思呢?”唐林一脸无奈地回应道。

此时,一旁正狼吞虎咽吃饭的杨宝迪插嘴问道:“上午你们考的可是美术作品鉴赏哦,以唐林的水平来说,应当不成问题啦,毕竟人家也是学过美术的嘛。那建新你感觉如何呢?”说话间,她哪还有半点淑女该有的模样。

“嘿,我说大宝迪啊,你就不能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吗?别忘了,你可是未来的大明星哟!”唐林看着杨宝迪这副毫无顾忌的吃相,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提醒道。

岂料杨宝迪却满不在乎地反驳道:“哼,难道明星就不是普通人了吗?肚子饿了当然也要吃饭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没问题,唐林还教了我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呢,这次考试都用上了,我感觉挺好的。”陆建新一脸自信地说道,早上他回答的确实相当出色。

“大宝迪你别说我们,你自己考的怎么样?”有人好奇地问道。

“都说了别叫我大宝迪,还叫!我肯定没问题的啦,请叫我天才。”杨宝迪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儿地回怼道。

唐林一阵无语,心说看起来大家都挺厉害的嘛。下午考试的时候,唐林心里暗自嘀咕着,觉得自己果然是天选之子——因为这场考试的题目他感觉简直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一般!

考试的题目给出了一个关键词:“钢琴”,并且规定题材为悬疑,也就是要创作一部跟钢琴有关的悬疑剧。这不正好撞在了唐林的枪口上么?毕竟他平时最喜欢的就是音乐和推理小说,对于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颇有心得。此刻看到这样的题目,他顿时兴奋不已,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通常而言,这类题材确实具有一定难度。毕竟,悬疑剧本相对冷门且极费脑力。若与钢琴相关,可以从某人弹奏钢琴时遭杀害这一情节切入,并以此延伸出整个故事情节。而主角和反派的角色设定亦至关重要。

编写一则悬疑故事并非难事,但要让故事引人入胜、至少拍成影视剧后有人愿意观看,则实属不易。实际上,这与写作大同小异,考验的正是个人的思维能力。对于悬疑剧来说,更需检验创作者自身的经历、见识及想象力。唐林深知,如果仅以前世的故事为蓝本,恐怕难以编排出精彩之作。他放眼望去,只见许多同学皆眉头紧锁,显然此题甚难,不仅题材有限制,范围亦过于狭窄。然而,他无暇顾及其他,当务之急是集中精力考好这场试。于是,他拿起笔,在自己的纸张上写下《调音师》三个字。

这部电影大火是印度翻拍的,但是唐林更喜欢原版的,原版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短篇,结尾留有悬念能让人思考,他觉得很棒。

唐林并没有下载这一步电影,只是看过几遍,后来抖音短视频平台火爆的时候,他经常在上面刷剧,也看到了别人剪辑解说的短视频,所以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

如果连这样精妙绝伦、独具匠心的创意都无法让自己脱颖而出,甚至还输给那群乳臭未干的学生们,那他真的会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可以直接撞墙谢罪了!毕竟目前为止,他也就仅仅只拥有这么一个绝佳的创意而已,至于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则仍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逐步细化与完善才行。而且因为这部电影原本属于外国作品,要想将其成功改编成符合本土文化特色及审美观念的剧本绝非易事。

伴随着“叮”地一声脆响,故事正式拉开帷幕。只见画面之中,男主角正赤膊着上身端坐于一架钢琴前方,全神贯注地弹奏着一曲舒缓宁静的乐章。然而此刻,豆大的汗珠却不停地从他额头滑落而下,显然他正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之中。而就在这时,一名满脸鲜血且眼神直勾勾的男子出现在镜头里,并死死地凝视着正在弹琴的主角,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认真聆听对方的演奏。不仅如此,还有位手持打钉枪的妇女悄然站立在主角身后,黑洞洞的枪口直直瞄准着他的头部,看起来似乎随时都会扣动扳机,结束掉男主角的性命……

唐林编撰的故事和原本差不多,既然是悬疑剧,开头就要制作悬念,使用蒙太奇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主角目前岌岌可危的现状,让人有听下去的欲望。

要知道,考试不单单是要写出剧本,还要把故事讲给老师听,一个好的故事怎么讲,也是有技术的。

制造悬念之后,把故事回到讲述主角的经历上,首先他是一个天才,起码身边的人是这么认为的,他苦练了十多年的钢琴,只为了参加一个钢琴比赛,在比赛上因为他的紧张和胆小失败了。

从这一点他的经历来看,可以深入地剖析出主角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无奈。曾经的失败,犹如一场噩梦,将主角紧紧缠绕,令其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这种痛苦如此深刻,以至于他逐渐封闭自己,与外界隔绝,性格也变得愈发孤僻、沉默寡言。

昔日的好友渐行渐远,就连他深爱的女友也最终选择离开。生活的重创使得主角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然而,正是这段艰难的历程,激发了他内心潜在的力量,促使他以全新的姿态去迎接未来。

为了谋生,他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成为了一名调音师。为了能够接到更多的订单,赚取更多的收入,他巧妙地伪装成一个盲人。隐形眼镜和墨镜成为了他掩饰真相的工具,让人们误以为他真的失去了视力。

通常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失去某些东西后,人会变得格外敏感。而主角恰好抓住了这一心理特点,成功地提升了自身的价值。凭借着“盲人”的特殊身份,他赢得了客户们的同情和信任。许多客户对他毫无防备之心,给予了他更多的机会和报酬。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角渐渐沉醉于这种便利带来的满足感,自信心也日益增强。 这一天,主角像往常一样按照约定前往客户家中提供服务。他轻轻按下门铃,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疑惑之余,他再次耐心地按响了门铃,可依旧是一片寂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