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不差钱46(1 / 2)

《不差钱》作为一部于 2009 年在央视春晚播出的经典小品,曾经引起了巨大轰动。其中饰演服务员的小沈阳凭借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幽默风趣的台词一夜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这部作品不仅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喜爱,更荣获了“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小品类一等奖的殊荣。

这个小品以电视台制片人前往东北选拔演员为背景展开剧情,与考试的主题相契合。经过深思熟虑后,唐林认为这个小品并无大碍。然而,由于之前从未下载过该小品,他对具体内容仅有大致印象,许多细节性的台词早已模糊不清。

如此一来,大部分的对白都需要由他自行构思创作。这无疑给唐林带来了极大挑战,毕竟整个小品从头至尾有着长达十几分钟的对话。为此,唐林绞尽脑汁、苦苦思索,甚至差点将自己的头发挠光。而编写出来的台词也是经过多次修改涂抹,废弃的稿纸也有几张。

不仅仅是唐林这样,其他参加考试的学生们同样表现不佳。他们要么低着头陷入深思,要么不停地抓挠着头发苦苦思索。要想创作出一部优秀的小品剧本绝非易事。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这场持久战逐渐进入尾声。

经过漫长的努力,唐林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作品,但仍有一个难题困扰着他——模仿唱歌的那一部分。由于缺乏合适的歌曲资源,他只能从最近听过的曲目中挑选出两首音调较高的歌曲。等到排练时,再让演员根据自身熟悉程度做出选择。毕竟排练时间非常紧张,容不得半点浪费。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唐林的小品被选中的前提之上,而成功入选的概率仅有四分之一。

时光荏苒,每分每秒都显得格外珍贵。转眼间,六十分钟的考试时间已然耗尽。六位监考老师依照序号依次收起考卷。待全部收缴完毕之后,其中那位年长者首先开口道:“考号末尾为 001 至 020 的考生,请于今天下午两点准时到我这里报到。”

其余老师也纷纷张开金口,报出下午需要到他们那里报到的考号尾数。唐林这才知晓,这个考场竟然有多达一百二十位考生。六位老师,每位老师带领五个组,每组四人,总计二十人。

上午结束的时间异常之早,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当唐林走出考场时,陆建新早已在学校门口恭候多时。

杨宝迪参加的是戏剧考试,可没那么快结束。据她所说,所有参加这一科目的考生,都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考号靠前的考生,上午就能考完,而靠后的则只能等待下午了。按照她的考号推算,应该是上午的最后几批,或者是下午的前几批。

“唐林,考得如何?”陆建新一见到唐林,便开启了程序化的询问模式。

虽然老师告诫考完之后切勿讨论考试情况,以免影响后续考试,但是他们三人每次考完都会彼此询问一句:“考得如何?”或许是因为三人心态极佳,所以大家都不甚在意。

“我感觉不错,就是不知道是否能入选,你呢?”唐林深知,有些小品仅通过纸张难以辨别优劣,必须表演出来才能呈现出那种感觉,尤其是喜剧元素浓厚的作品。因此,能否入选与老师的眼光和喜好紧密相关。

《不差钱》这个小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北方人观看时肯定比南方人更有感触。有时候,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作品完成后,就只能听天由命,看老师的选择了。

小品的选拔采用平均分的形式,也就是说,需要几位老师都过目,并且得到绝大多数老师的认可。高分的小品将被选出来排练,而在这个阶段,老师也会提供协助。

陆建新有些犹豫不决,他认为自己在考场上创作的小品还不错,然而,当他走出考场,精神放松下来时,脑海中又涌现出许多新的想法,但此刻已经为时过晚。实际上,陆建新的这种状态,是绝大多数考生的普遍现象,毕竟在考场上,大家难免会有些紧张。

“我觉得在这个阶段,如果实力不相上下的话,多少得有点运气的成分。”唐林感慨地说道。

陆建新赞同地点点头,问道:“你是打算回去休息,还是有其他安排?”

“要不就在学校里转转吧,回去了也没办法休息,而且正好可以等宝迪一起吃午饭。”唐林想了想,觉得现在回去不仅要在两点前赶回学校,还可能因为睡觉而耽误时间,再加上来回路上堵车和迟到的风险,还不如在学校里转转。 “我也有同感,不过你无须拿宝迪当托词,人家可是大美女,还怕找不到一起吃饭的人?得了,就当是提前熟悉一下未来的校园环境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