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470(1 / 2)

宁王是个?聪明人,他自然是听?明白了周文斌这个?年?轻人是借这首诗中诗人的意思,表达他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对?曹操确有推崇,又不?留下?话柄,的确是聪明的做法,又不?失坦荡。就在他以为周文斌会在曹操的话题上?就此结束的时候,周文斌说:“东汉末年?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他是拨正乱世的英雄,在文学上?也是悲凉慷慨,气魄雄豪。功劳很?大,罪孽也不?小。”

宁王:“愿闻其详。”

周文斌道:“曹操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天下?开始稳定、恢复、发展,然而,此下?中国?历史六百年?中衰,曹操不?能辞其咎。”

宁王很?欣赏他的气度,何况他还与宁王的政治意见有很?多相似之处,宁王心中对?他很?满意,论起治国?之道,周文斌虽然没有系统学过四书五经,可是他自小旅居各地,经验丰富,眼界开阔,给?出的观点往往犀利又务实,与宁王雷霆手段的风格类似,两人聊了大半天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宁王已经放弃了前来?试探他的初衷,不?知不?觉聊得晚了,后来?看天都要黑了,周文斌不?得不?起身告辞。

经过这一番交谈,周文斌说什么也会不?相信他是在地里务农的农夫了,农夫怎么会对?政治如此敏感,有这些?见解,虽然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意欲为何,两人既然说了这么多,他也不?打算装无知。离开之前周文斌说道:“老伯,之前那可不?像您的女?儿。”

宁王笑着说,“年?轻人,日?后有机会为你引荐我的女?儿。”

华太师那边,等到皇上?带人走了之后,先是把全府上?下?集合起来?臭骂一顿,问清楚前后的情形,也知道华安初衷是为了华文武在寿宴表演上?不?出丑。何况皇上?当时都没降下?罪来?,所以把之前的事情揭过了。

太师也认识到华安多么有才,觉得华安可以帮助华文武进步,如果他肯好好教授,说不?定华文武也会对?学习感兴趣。

可是唐伯虎又岂会一直卖身当人家下?人,他的珍珠已经到手了,也知道秋香绝对?不?是秋月,于是打算用银子自赎自身,却没想到华太师为了把他留下?,已经在那张卖身契上?做了手脚,后加了很?多霸王条款,赎身的银子也成?了一笔巨款,华太师强横霸道,摆明了不?准他赎身走人。

唐伯虎想半夜偷跑被抓住还被人打了一顿。他一气之下?,干脆不?走了,要在华府跟这个?华太师斗到底。

祝枝山和周文斌想劝他尽早离开那儿,唐伯虎却说,若是他真想离开华府,他们还拦不?住他,大不?了一走了之,因为他是唐伯虎,根本不?是卖身契上?签的那个?华安。可是他现在不?想走了,一定要跟太师斗到底,让他们八抬大轿请他走。

唐伯虎并不?怕太师,他出身富贵,从小又文采风流,没受过什么挫折也并不?畏惧权贵,觉得有理可以走遍天下?,华太师不?是要他带着少爷读书吗,他做就是了。他带着华文武将华府上?下?闹得鸡飞狗跳,时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惹得太师生气。

唐伯虎招数千奇百怪,一边练字一边烤鸡翅膀。一边教华文武学成?语一边给?太师府写封条,写完了还到处乱贴,但是华文武进步却挺大,唐伯虎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比平时那些?先生们只会读让人昏昏欲睡的知乎者,让他死记硬背,华文武进步多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