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唯贤唯德,方能服众112(1 / 2)

失去了林川,此刻不是拓展势力的最佳时刻,下一任接班人最好是温和且谦逊的。

四子李泰太过像李世民,若是乱世,让李泰接手也说得过去,但现在天下还算太平,由李承乾继承皇位才是天经地义。

唉,如果你再耐心一些,这皇位必然属于你,高明啊,为何你就不能等待呢?

无人知晓李世民内心的懊悔究竟有多深,但他对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李世民必须重回长安,太子李承乾必死无疑,他现在的选择只剩下李泰和李治这两个皇子。

至于其他皇子,李世民从未考虑过。

大皇子李承乾、四皇子李泰、九皇子李治,均是长孙皇后与李世民的嫡出皇子。

作为原配夫人的子女,自然比庶出的孩子更亲近。

如今游历天下的九皇子突然在此出现,或许是天意让李世民注意到这个九皇子。

李世民走到人群前,扶起跪地的老人。

“老丈,您不必如此。”李世民双手将老人从地上扶起。

这善意的举动,是为了展示给外人看,但李世民的行为并非做作,常年行军打仗,他懂得放低姿态。

唯贤唯德,方能服众。

老人被李世民扶起,含泪对他说:

“您是陛下,老朽曾追随过太宗皇帝征战多年,幸存至今,如今在前方村庄担任村长。”

“前几天九皇子游学到此,听说陛下遇险,便特意召集了几个村和府衙的勇士。”

“九皇子听说您在此地守护,特意让我们先来协助陛下。”

“殿下正带领几个州郡的士兵随后赶来,估算时间也快到了。”

李世民眼眶泛红,众人深受感动。

“没想到老丈竟是追随太宗皇帝的老兵,这次真是惊扰您了。”

“唉,真是皇家不幸,出了这样的逆子,让天下人忧虑。”

“是朕的过错,朕有罪,等朕回去后就下罪己诏。”

贺将军闻言大惊。

罪己诏非轻易可下,陛下怎能如此贬低自己?

“不可,陛下您不可如此。”

“这都是太子的错,您怎能责怪自己呢?”

众人立刻跪倒,高呼万岁。

“唉,这都是朕的罪过,怎能牵连他人。”

李承乾的造反与李世民的犹豫不无关系,所以这矛盾不全在于李承乾。

自从林川杀伐五行七王的人,李世民又果断出手。

最后这些人又联合李承乾反叛,也是因当年的因果。

李世民心中有愧。

话音刚落。

远处,又有兵马靠近。

这些人马约有一千左右。

世族的兵马震动天下,更有大批人马被李承乾的圣旨带走。

如今大唐大部分兵马驻守边关,内部能调动的人不多。

各州郡的兵力分散调动,且将领大多与世族有瓜葛。

李世民在外,李承乾待在京师。

除了那些聪明人明白应追随李世民,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李承乾。

更有甚者选择中立。

这些墙头草,即便李世民回到长安也无法轻易动他们,毕竟这些人占了多数。

官员不易改变立场,但百姓和读书人可以。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唯有林川的声望能与李世民媲美。

外人想通过篡位得到皇位,这位置他们也难以保全。

“父皇!”

领头的年轻人年纪不大,相貌英俊。

他远远看见李世民,忙从马上下车,一个踉跄摔倒在地。

爬起来后,不顾衣衫,急匆匆向李世民奔去。

李世民也看到了远处的九皇子李治。

这九皇子年轻,好学且性情温和。被李世民派出去游历天下,李世民没想到在此地会遇到儿子。

父子相见,李治跪倒在父皇怀里。要说李世民的儿子中,谁的性格最好,最和善,无疑是九皇子李治。

早年,九皇子李治的老师萧德言教授李治《孝经》,李治学得格外认真,对孝道的重视甚至超过文学经典。

李世民测试李治时特意问了为何如此重视《孝经》。

当时李治回答:

“孝道是人的根本,幼时侍奉父母,长大侍奉君主;而君子侍奉君王,庙堂之上为国尽忠,退居家中亦可劝谏君主过失,纠正其恶。”

李世民十分感动,对李治说:“如你这般行事,定能侍奉好父兄,做好臣子。”

当时太子李承乾还未生病,四皇子李泰虽有争宠之心,但并未急着显露。

李世民那时认为李治是太子李承乾最好的辅佐人选。

而且他们是亲兄弟,即便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离世,几位皇子也能和睦相处。

谁料想。

短短几年,李承乾叛变,李泰毫不掩饰夺嫡弑兄的意图。 若让四皇子李泰继位,李世民的几个儿子将来多半会被赐死,剩下的一半会被流放边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