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抵达南京(1 / 2)

郑成功,明平国公郑芝龙长子,抗清猛将,他的光辉事迹可谓家喻户晓,郑成功固然有个人独断行事、治军过分严厉、战胜心骄轻敌等种种缺点。

但是他的忠明复明抱负是始终如一的,杰出的军事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从他起兵抗清开始,就称自己是明朝的臣子,中兴之将,要为“恢复明朝中兴”而伸张大义。可堪重用。

现在郑成功刚二十岁,还在国子监深造,到南京后要第一时间培养任用。

阎应元,明末抗清名将,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

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可堪大用。

李来亨,李自成之侄李过义子,抗清名将,人称“小闯王“。后接受南明永历政权节制,联合抗清,人称夔东十三家。

一六六四年年,茅麓山之战,七千明军将士硬抗十余万清军,战斗持续半年,相当惨烈,明军宁死不降。清军付出惨痛代价,但大势已去,这些山中英雄们虽殊死抵抗、但最终无力回天,李来亨举家自焚而死。可堪大用。

真正让朱慈烺念兹在兹的,还是南明三杰,张煌言,堵胤锡,李定国!

张煌言,南明三杰之一,大明最后一个硬汉,一腔热血联合郑成功,四入长江震惊顺治帝,被捕后,留下绝命诗“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速死而已”,从容赴死。

《兵部左侍郎张公传》有句话,说的非常公允,是“煌言死而明亡”。这句话就足以说明此人的英雄气概。此等人物必须重用。

不过张煌言现在还是二十四岁的小伙,弘光元年才弃笔从戎,到南京后得第一时间把他挖出来。

堵胤锡,南明三杰之一,时任长沙监军,大明最后一位战略大师,唯一有能力挽救永历朝的大臣,如果他能多活几年,局势还未可知。必须重用。

李定国,张献忠的义子,大西军头号猛将,南明三杰之一,面对清朝大军时,李定国连续两次斩杀清朝王爷,让天下人震惊。

顺治更是评价“我朝用兵,从无此失”,李定国最后也将自己的性命付出在了抗清的道路上。

但可惜的是,要等到顺治八年,大明永历帝封孙可望为秦王之后,大西军联明抗清才正式开始。

像李定国这种猛人,朱慈烺可等不了那么久,必须尽快想方设法招揽他。

总的来看,能堪大用的不多,但也不少。文臣方面,有李邦华,冯元飏,姜曰广。

武将方面,有张煌言,堵胤锡,李定国,阎应元,李来亨,郑成功。

厂卫方面,有李若琏,杨玉,李时荫,冯元飏的儿子冯恺章,也可以纳进锦衣卫使用。

此外,史可法,马士英,高弘图虽然优缺点都很明显,但只要使用当,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能够打好手上现有的牌,驱除鞑虏收复中原并非不可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