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代表团(1 / 2)

这一番说辞下来,已经让米尔扎动摇了。但他要求有什么大事一定要和他们商量才行,阿米尔爽快答应下来。

至于银行的事,阿亚图拉不说赞成,也不说反对,看来是默认了。他们也希望能让国家富强起来,但突如其来的新鲜事物还是让他们保持戒心。已经有人认为全盘学习欧洲会丧失他们本国的文化,因此主张在学习新的事物时保持自己的文化,隔壁的奥斯曼虽然强大了起来,但全盘学习欧洲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这是波斯不能学的。要走,就走一条属于自己文化的道路。

他们离开了,纳赛尔丁也收到了他们联名上交的建议书。希望总督能够保持波斯的文化,他们依然会向他提供支持,但如果什么都要听欧洲的,那就别怪他们翻脸了。

波斯的本土文化啊,阿夫沙尔、萨法维、帖木儿,再远点,阿契美尼德、帕提亚、萨珊,这些都是波斯的前身,本土文化可比奥斯曼浓厚。和东方一样,这是让人骄傲的,但有时候他们也是改变的最大阻力。美国为什么非常容易改变,因为他们没有文化底蕴,没有历史。改革非常容易。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也就过去了。劳伦斯提出了设立银行的一系列方案,不仅要重新规划货币,还要进口一些机器来打造金银币。要用的钱还很多呢。

大不里士再次恢复平静,但一些地方正在悄无声息的变化。俄国商人发现他们的纺织品越来越卖不出去了,而且他们还得大量购买波斯地毯。同时城中开始出现大量的传单,都是一些号召民众投资工厂和学习新知识的。

“为了国家,为了家庭,每人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伊朗就会重新被人尊敬。”

“西方用机器制造出我们几年的成果,我们也要用机器去抵制外国商品,强大我们的商业。”

应该说这些是有效果的,从英国商人就可以看出来。因为他们的机器订购达到了50万土曼,包括商人、政府,还有当地的买办,虽然他们依靠外国赚钱,但对于跋扈的俄国人早就不顺眼了,恨不得他们能赶快离开伊朗。

一艘汽船缓缓驶入伦敦码头,从上面走下来一百多人,他们戴着头巾,看着是奥斯曼那边的,但又感觉不像。

萨迪格看着周围,和波斯不一样的景色引起他的好奇心。一股工业的味道扑面而来,未来几年这就是他们要住的地方了。

从波斯到英国,他们从安条克上船,途中在那不勒斯和直布罗陀停靠了一段时间,然后一些人就和他们分道扬镳,他们要去法国学习军事,而他们则学习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

英国政府也重视这些人,认为他们是未来推动波斯进入他们阵营的重要,因此将他们安排进入伦敦大学,一部分人进入了牛津和剑桥。

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他们可以在伦敦城逛逛,但要注意,不能有任何违法行为,不然就会被警察逮捕。

但实际上他们在住处正苦学英语。现在语言不通的出去逛就等于闹笑话给人看,就让他们学习好了再出去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