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扑朔迷离的江东507(1 / 2)

只见站在谋臣一列最前面的王凌站了出来,指着这名青年喝道。</p>

那青年先是对着秦末拱手,随即答道:“小吏本为国姓,因避讳,后改姓为严,讳宓,字子敕,乃是这江陵县的书文佐吏……”</p>

严宓……</p>

不对!国姓为秦,而秦国立国之初,便立有一条法令,除皇室一脉和赐姓,凡秦国境内,所有秦姓之人全都得改姓,这也是举国臣民都必须遵循的国讳。</p>

那原本这个青年应当姓秦,就是秦宓了……</p>

听到这个名字,秦末眉头不由微蹙。</p>

他知道,这小子和祢衡一样,极具学术与辩才,而且还很狂,最重要的是还不怕死。</p>

王凌见秦末没有出言,于是再次冷嘲热讽道:“小小一书文佐吏,也敢在陛下面前造次,这里可不是汝这等无名小卒口出狂言之地!”</p>

秦宓抬眸看了眼秦末,随即大笑道:“哈哈哈!岂不闻古有毛遂自荐,为赵王解邯郸被困之忧,吾今虽乃无名之辈,试问王大夫,你又怎会知晓今日的无名之辈,来日会不会名显天下?”</p>

听到此话,王凌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起来。这话秦末曾公开说过,如今秦宓用秦末说过的话来反驳他,他自然不敢驳回去。</p>

“大胆!”</p>

秦末身旁的内侍王总管,得到他的眼色,同样也呵斥了一声,不过,这名青年依旧面不改色,不卑不亢地站在那里。</p>

此刻,王凌还以为王总管是在呵斥这名青年小吏,于是继续开口说道:“陛下,此等小吏,竟然在朝会上放肆造次,确实大逆不道。”</p>

“不错!确实有人在放肆造次!”</p>

秦末说罢,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秦宓,随即面带冷意地看了一眼在场的这些二代谋臣,继续说道:“朕刚才问尔等谁愿再出使江东,这满堂官吏无一站出来,现在有一位小吏敢于在朕面前自告奋勇,而你王凌却说其乃无名之辈,不配在朕面前造次,那好王凌,朕且问你,朕当年在没有起义之前,是不是早已名满天下了?!”</p>

“陛下恕罪!”</p>

听到这话,王凌心中一惊,连忙说道:“陛下明鉴!臣......臣只是......”</p>

“罢了!”</p>

秦末见状,摆了摆手:“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起来吧!”</p>

王凌不禁暗松了口气,赶紧退到人群中。</p>

杨修、陈群、王凌等人代表的是弘农杨氏、颍川陈氏、太原王氏等士族。</p>

他们哪里不清楚,秦末这是在敲打他们这些士族,因为他们最近表现得有些活跃,要知道他们这些人的父亲、祖父、叔父都是汉室重臣,要不是秦末上半年打进了宛城,而刘协最终选择投降,他们也不会跟着投降秦国。</p>

而这些二代谋臣,就是他们推出来的代表。</p>

就在最近,陈群向中书省提交了一份官员改制文书,名为九品中正制,直接将三省六部制进行三六九等区分。</p>

秦末刚从五溪返回江陵,这份文书便第一时间送到了他的手中,而且还带有来自邺城内阁成员们,包括田丰、戏忠等人的集体批注,最让人担忧的事情就是他们一致认为可行。</p>

这些投降秦国的二代士族子弟他还没有放回邺城就开始作妖,要是放回邺城,那还得了。</p>

不过,秦末现在也只能先进行打压。</p>

秦末目光扫视众人,最后停留在秦宓身上,开口问道:“你对江东孙氏有多少了解?”</p>

秦宓拱手道:“回陛下,小吏曾有所耳闻。孙氏乃江东一个小小的世族,就是不知孙坚是如何突然就雄据江东,仿佛背后有人在帮助,但以江东诸多世家合力,也不足以让其膨胀至此。”</p>

秦末闻言,心里有些尴尬。</p>

在场之人除了兵部尚书沮授以外,没人知道孙坚这头瘦虎是他自己给养肥的。</p> 于是,秦末接着问道:“若朕派你前往江东,你当如何说服孙氏投降于我秦国?”</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