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2 / 2)

  淡淡的熟悉感袭来,秦步月想起了最初了解先行者世界时,提交的那一份份报告。

  会长先生的母亲,很是博学多识了。

  翻开第一页,秦步月怔了下,她看不懂,每个字都认识,凑一起又只觉脑袋嗡嗡作响,无法思考与理解。

  孟博斐:“用精神线去阅读。”

  秦步月:“哦对!”

  孟博斐笑了笑,等着她看完。

  秦步月很快就“看”完了,这种阅读方式非常省时间,就像之前看《小红帽》一样,瞬间传输到脑子里,理解得非常透彻。

  王照之是会长先生的母亲,她也是一位“火种”,她一生致力于研究文明之水,研究人格场,研究“火种”。

  不可捉摸的人格场,吃掉了无数的先行者。而这是人格修行路上必经的槛,谁也逃不开,且没谁能帮助谁,只有独自面对。

  王照之是王家的上一代“世传”,她凭借着数千年的‘知识’与‘阅历’,探讨了“火种”在文明之水的唯一性。

  文明之水连接着平行时空,这对于低阶修者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但对于高阶修者来说,不是秘密。

  这也是修者们难以走出人格场的根源之一,再怎么构建都是虚假,唯有真实才能彻底将人迷惑。

  这边是真实的,那边也是真实的……

  这样的选择才是艰难的。

  王照之这本书,讲的是“火种”的唯一性。

  不同于其他人格修者,在文明之水的平行时空中,每个“火种”都是独一无二的。

  普通的修者,在万千平行时空中,都有一个自己。

  “火种”不是,他们只有一个,出现在这个时空,就不会出现在另一个时空。

  王照之甚至解析了“火种”为什么会生来有那样惊人的精神体,因为集中了无数个自己的精神体。

  简单来说,以精神体为坐标的话,普通人分散成了无数个自己,散落在万千个平行时空中,所以在某一个时空中的自己,精神体细小、孱弱或者浑浊。

  “火种”不同,他们从出生就没有分散,这是凝聚了所有自己的精神体,无比庞大、纯粹和精湛。

  书本的最后,王照之给出了一个结论:唯一的“火种”不存在迷失,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世界”,只是他们总会清醒。

第220章

  对于这个结论,身为“火种”的秦步月,很快发现了异常。其实她对整本书都感到费解,这是一本偏学术的书籍,有一定的阅读门槛,秦步月虽说看完了,但因为“阅历”的缘故,很多地方都存疑。

  这就像看一本数学系的高级论文,首先得把高等数学给摸透了才能看懂,而秦步月压根不懂微积分。

  只看结论的话,她实在是太困扰了,合上书本就问道:“唯一的‘火种’?”她不必拿自己举例子,单单是孟博斐这边有两个例子。

  王照之和王伊之都是“火种”,如果无数个时空中,都只有一个代表着王照之和王伊之的“火种”的话,那为什么秦步月知道的两个世界中,都有她们?

  尤其是王照之,倘若无数个时空中只有她的话,那怎么解释无数个时空中的孟博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