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想拿奖389(1 / 2)

迟春早:“所以我才来和朝阳你商议,看能不能想想办法。如果能进评委,对于我的事业也有不小的帮助。朝阳你如果没辙,我再找人打听一下。”

“确实比较难。”旁边木呐点头,他是老出版人,对于圈里的事情比在座两人更熟悉些。就拿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流程为蓝本,详细地跟两人说起这其中的缘故。

这种全国性的文学大奖流程,首先是成立评审委员会,然后由委员会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行业作协、出版机构,、大型文艺杂志征集作品。

作品征集完毕之后,评委会聘请若干评论家、编辑、作家组成若干审读小组。阅读、讨论后进行筛选,最后再将入围作品送到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那边审核后,再提名,最后以投票方式确定最后的获奖名单。

鲁迅文学奖应该和茅盾文学奖的评审流程差不多,但作品数量更多。因为茅盾奖只授予给长篇小说,而鲁迅奖则是个综合类文学大奖,涵盖小说、诗歌、评论、杂文散文和文学翻译。

木呐说:“正因为鲁迅文学奖的获奖数量庞大,审核作品的作家学者很多,所以,老迟如果要进审读小组,争取一下却是不难,但也没有什么意义,就是个干活的。真正值钱的是评委会成员,必须是文学大家或者德高望重的长者,这样才镇得住场子,才能让人心服。”

迟春早不禁问:“什么样的大家或者长者才有资格呢?”

木呐:“朝阳的年龄如果再大上个三十岁就行。”

孙朝阳笑道:“老木你这是往我脸上贴金了,咱们现在说的是老迟,你就说他能不能做评委吧?”

木呐:“老迟去年为朝阳你的事情跟各大着名文学理论家打擂台,名声是起来了,而且又是最早提出寻根文学这一概念的评论家之一,加上现在国家提倡知识化年轻化,要改革开放,是具备了一定资格,但还是有些不足。”

孙朝阳问:“什么地方不足?”

木呐:“首先,老迟得罪的人太多,在文艺评论圈属于孤家寡人,估计也没有人会推荐他进评委会。其次,这个评委名额的竞争我估计很激烈。茅盾奖确实是现在的最高奖项,但数量却少,左右不过是几本长篇小说,倒无妨。但鲁迅奖依我看来却因为获奖者众多,加一起几十个获奖者,操作空间巨大,正是评委广结善缘的时候。打个比方,就好像古时候的科举,你上了榜,自动成为考官的门生。新社会不讲究这个,但不妨碍获奖者和评委老师从此休戚与共同气连枝。你说这种好事,竞争能不激烈吗?”

迟春早听木呐说出做评委的好处,不禁满面异彩,点点头:“还是木呐同志你说得透彻。不过,也因为这样,估计我的事情也搞不成,我的人缘太坏了。”

说到这里,他面上的神色又转为郁闷。

孙朝阳正要安慰迟春早说,不进评委就不进呗,生活还得继续。不料木呐却道:“迟教授你还是应该争取一下,朝阳你也要助一臂之力。”

孙朝阳问:“怎么说?”

木呐却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问迟春早假设他进了评委会,想负责那种文学类型。

迟春早回答说他是搞文艺评论的,自然负责评论这一块儿。 木呐用手扶了扶眼镜:“散文和杂文你能不能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