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谋划与流寇谈和(1 / 2)

使团人员已备齐,准备出发。使团入境蒙古,若确定没有满洲兵,朝廷就准备调援兵去辽东。

皇帝对太子说:“春哥儿,洪承畴请求调拨15万大军救援锦州。他想调密云总兵唐通的人马立即出关,其他人马稍后调拨。你怎么看?”

历史上,洪承畴大败后投降,锦州陷落。

太子前世不是历史专业的,具体的经过并不清楚。从结果上倒推,大败的原因该有以下几点:

洪承畴作战不行,战术战法有问题。

崇祯皇帝和朝廷不行,给洪承畴的资源不够。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大明的问题太多了。就算朝廷想拼命支援,但是被李自成张献忠牵扯,没办法给洪承畴太多的兵力支援。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既然已经知道结果,太子不想继续补充兵力。尽量不要与满清决战,能苟就苟,恐怕才是上策。

太子说:“锦州既然难以救援,不如不救,如何?”

皇帝连忙否认:“锦州城丢了,关外还有7座城。若是一个城一个城地打下去,朕不怕。

“锦州城里一万多辽东将士,他们是大明最精锐的军队,这不能丢。锦州总兵祖大寿兄弟,树大根深,亲戚门生故吏遍布辽东。吴三桂就是他的外甥。关内很多总兵大将,也是辽东人,与他们兄弟瓜葛很多。

“若朝廷不救援锦州,祖大寿必然投降。当年大凌河城被皇太极包围,他已经投降过一次。这一万多人投降,会影响整个辽东将士士气,影响整个大明的军队士气。朕以后又如何让军队坚持战斗呢?没了指望,若其他人也望风投降,情况不堪设想。”

从历史走势上看,崇祯的担心很有道理。在祖大寿影响下,吴三桂投降。随之,明军大量投降,清军摧枯拉朽一般席卷大半个中国。看来,锦州不能不救,还得成功救援。

太子也无法可施,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他说:“既然已经清楚,要先打满清再打关内李自成。如今,只能尽量与李自成他们谈和。把孙传庭召回来,看有什么办法。还有,尽量从南方抽调兵力北上,京师安全非常重要,不能指望京营。”

太子看过京营和城防。京营真很烂,到处都是滥竽充数的人。占役冒名顶替等问题多得很。太子还没法处理这些问题。要是大张旗鼓处置京营,皇太极知道京营很烂,现在派人攻打京师,恐怕大明现在就得完。

皇帝思来想去,下决心说:“占据安庆府一带的流寇革左五营,去年朕已暗中与他们谈和。朕把凤阳府的勇卫营调回一半,帮助防守京师。其他的,与兵部商议以后再定。”

孙传庭回来了。这次出城开荒的2万多人,跑回来一大半。最后坚持开荒的,接近1万人。开荒的田地,约有10万多亩。对太子来说,聊胜于无吧。

崇祯皇帝听了汇报以后,无所谓,习惯了。反正他这么多年,失败一桩连着一桩,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功败垂成。真正的成功,几乎没有。

这次开荒,有点实质成果,皇家还得了好名声,算不错了。

开荒之事暂告一个段落。

皇帝和太子召集兵部议论战事,也就是庙算。参加会议的是兵部一尚书和三侍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