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第一批招生1047(2 / 2)

最终,这大大小小五个地方经历了一个月的招生活动,终于是将学宫的第一批学生给安排好了,总计招到符合条件且通过入学小测试的学生共计1129人。

其中,荆州三处招生处确实和预料的一样,是生源的主力军,三处共招到学生659人;其次是在江州的招生处,益州作为蜀国大本营,对蜀国的认同感还是很高的,捧场人也不少,这些学子都不惜背井离乡来到襄阳求学,共计367人;

而雍州的长安地区之前就说过,其实是困难最大的地区,有钱有势的人不需要让后辈大老远跑到襄阳、没钱没权的都不在长安了,家境也不支持他们孩子千里迢迢到襄阳去求学,基于此情况,整个长安地区只贡献了103人。

当然,上述人数只是最终通过入学小测试,成功入学的人数。因为学宫的创建,绝大多数的主要费用都是由朝廷承担的,所以就要尽量避免有些人钻空子,钻漏洞,来学宫里混吃等死等特殊情况。

在外部招生时,就用年龄严格卡人,或大或小的都没必要入学,先淘汰一批人;队内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入学测试,这个测试其实很简单,就是问一些小问题(年龄不同问题也不同),只要答对就可以。

这个怎么说吧,只要不是傻子应该都可以答对,这个也就是来鉴别傻子和纯混子呢……

人数只是虚数,整个蜀国从官吏到皇帝太子,对于这个数字可都是非常满意了,要知道张富刚开始的预期,只觉得能收五百人就算成功,八百人就是优秀了,可没想到第一次就整了一千多人,确实远远超出预期了。

接下来,就是期待这批学子们中有真正可以成才的人,这也是最终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届的学生中,还是有几个人才的。其中就有一位年轻人姓马,他还是荆州本地人,几年之后,他就会成为这一届学子中最为大放异彩的一人!

备注一点:下面有话说字数有限制,只能备注到正文里了,见谅:

虽然东汉汉灵帝时期已经发明的拓印是最早的印刷术,但是这种拓印价格昂贵,非官方朝廷一些重要文件是不能印刷的,平民百姓也更是买不到拓印的书籍。

所以,中国古代特别是在汉魏晋时期,其实市面上流通最多的书籍一般都是手抄本,比如《论语》《春秋》《左传》等巨着,流通最多大都是手抄的,这种的在之前都被统称为书册。

还有一点就是,书籍种类较少,是比较珍贵的,很多书籍还具有收藏价值,一般也是不拿出来的。往往想买还买不到,许多文化人家里,真的喜欢一本书,都可能将某书借来阅读几天,然后趁此期间雇一些人去抄书,

没找到汉朝的相关资料,在此贴一个明朝的让大家有个概念:明朝为例,每张纸上面大约有四五百字,20-30页纸的价格大概是2到3文铜钱,即每张纸只需要0.1文钱。可以发现在明朝对当时的单本书来讲,没有印本能够与如此低廉的抄写生产成本竞争。

综上,文中的书册指的大都是手抄本,大家能理解意思就行,不用太较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