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老道(1)7(1 / 2)

国言知道师父说的功课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要打坐静思,要把道家的至圣经典默诵一遍,在默诵中去体会天人合一无我忘我的境界。

道家的修炼与佛家不同,佛家每日诵经是必修的功课,可道家却不强求,道家是让修行者在思考中感悟,在静修中去体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国言的老道师父是谁?五户村没有人知道,只有卢老蔫偶尔会叫一声“黄道长”,可老道到底叫什么?没有几个人知道。

七六年发生了许多事情,**已经在酝酿之中。县里在两年前有了管理宗教的办事员,只不过像房陵这样的偏远县一时半会还不可能有完整的宗教管理机构,也没有那种需求,在县府办里有一个干部分管登记宗教人员就足够了。

说,那个时候不就有户籍登记了吗?没错,从建国第二年开始,就在各地推行了户籍登记制度,但是,刚刚从旧社会战乱中平复下来的社会,户籍登记的完全落实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其中还是有很多盲点的。

实际上,真正搞清全国的户籍家底是在三十年后,而动乱时期之所以出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就是因为许多人的户籍根本就不是真实的,要不然,许多特务、土匪也不会在共和国建立十几年后才被一一发现。

老道是五九年底流浪到五户村的,那时,卢老蔫还是个20多岁的青年,当时村里的几位老人现在都已经作古,而黄老道当时操着一口徽州乡音,卢老蔫也询问过,穿着破烂衣服的老人说是九华山上的道人,游历到此迷路了。

当时,老道发着高烧,被村里人抬到村里的公屋,是卢老蔫去打了一只野鸡,炖汤给老道喝,老道也不含糊,喝了汤,睡了一天一夜后,烧退了,可人也不想走了,他与村里人商量,想在村子对面的龙溪河半山坡上结芦静修。

光说是不行的,老道最后从鞋底子里拿出了二张十元钱给村里,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老道自己能动后,就到附近的山里找了点草药,让卢老蔫帮自己煮药,一个礼拜后,老道就已经完全恢复。而他的要求在村里几个老人协商后也得到同意。

于是,老道就在五户村对面的山坡上开始了静修。村里人到刚成立的公社里打个招呼,这老道就成了五户村里的人了。

登记名字?老道告诉卢老蔫,俗姓黄,叫啥随便。

于是,卢老蔫把老道中间的老字去掉,叫黄道,可登记的人理解不了,想了半天,拿出当时的字典查,最后找了个“帱”字,认为这个字最符合老人的身份。

村里人一开始都以为老道是个上了年级的修行人,到这里来不过是想找个归宿。可后来他们才发现老道是个不得了的高人。

就拿搭棚子来说吧,从山里找来的木料,老道居然可以一点点的把一个相当正规的道观架子搭起来,然后,在附近河里淘泥烧砖,二年后,一个方正的道观就基本上成型了。

在山里如何烧砖啊?其实很简单,在河边用黄泥围出一个土窑,然后到山上多检点劈柴,加大火力烧上几天也就成了。在最后的时候,还可以顺手把河水淋上去,这小小的青砖也就成了。只要批量不大,烧砖不是难事。

村里看到老道会烧砖,于是也加入进来,谁能想到,这偏远的五户村,在三年灾害时期居然住上了砖房?只不过,五户村太偏僻,没啥干部进去过,就是到了八十年代,公社也不知道那里的实情。

五户村其实在当时也是一个特例,整个村子的人口不到30人,壮劳力都是护林员,每月可以从公社拿到补贴,只要不找公社求助,谁还会去在乎那里?

五户村为什么不找公社求助?他们那些人吃什么?

前面说了,五户村是特殊的,他们不是纯粹的农民,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税上缴。不交税,可吃的粮食哪里来?老道来之前,这村里的确还是每年要到公社要粮食,因为,给他们划定的那点山地长出来的粮食不够吃。

可老道来了后,帮助村里规划原来的山地,建议村里放弃小麦种植,在这山里,小麦的产量实在太低了,全村不过30亩地,种小麦的总产量不过3000多斤,磨成面粉后,人均还不到一百斤,能吃几天?

他让村民种玉米和高粱,在田边地角种大豆和蚕豆,收完玉米后还可以种一茬红薯,这样的轮作下来,解决村里吃饭问题就不难了。

当时村里的老把式摇头,说那些东西产量是大,可不好吃啊。

“不好吃可以不吃,拿出去换稻谷嘛!”老道笑着点拨道。

“拿出去找谁换啊?还不说我们是资本主义尾巴?”卢老蔫说。

“只要是集体的,那就不是资本主义,你这里无法搞大规模养殖,可山外的生产队可是有任务的,养猪养鸡都要用玉米做饲料,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老道的话让村里人听着新奇,大家觉得老道说的也许没错。

“还有那些高粱,县城可是有个小酒坊,给他们,他们还不乐死?不要他们的钱,要他们的酒糟,把酒糟拉回来再给那些养殖户,这样大家就都活了。”

老道的点拨在当时可是起到了巨大作用,不过老道还是要求卢老蔫出去换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张扬,要悄悄的进行,毕竟还是踩着线走的。

老道是闹灾害的第一年年底来的,当时浑身破破烂烂的,加上七旬的年级,要不,五户村的人也不会那么可怜他,帮助他。 当时闹灾害的重灾区就是徽省和黄河附近的几个地区,主要是旱灾,所以,老道说他是从徽州来的修行人,公社那边是一点都没有怀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