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偶遇教授(2)25(1 / 2)

国言过去一看,也是为这幅字的书法佩服,很是工整,笔力不弱。再仔细一瞧,落款是“敬斋”书。

要说这幅字也没啥精彩的,不过是清末民初时期几乎所有茶楼饭馆里都挂着的“开心喝茶,莫谈国事”八个字。

可这样的条幅值得用这么精工的裱糊和装潢吗?卷轴还是沉香木的?

“邓教授,您看出这幅字是谁写的吗?”国言小声问道。

邓序瓯摇摇头,“历史上叫敬斋的人很多,可是在我所知道的乾隆朝只有一个名人叫敬斋,但是,他怎么会写这样的条幅呢?”

“您说的是不是钮钴禄氏的善保,后来叫和珅的?”国言想了一下后问道。

“哦?你居然知道这些?跟谁学的?”邓序瓯吃惊的看着国言。

“在学校图书馆看了一些杂书,其中就有清史稿。”

“清史稿还算是杂书?你这是有心啊!”邓序瓯翻着眼皮瞪向国言,“不过你刚才说的的确很像,这和珅的字流落在民间的很少,几乎没有,当年嘉庆皇帝干掉和珅后,虽然没有扩大连坐,可对官场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些与和珅相好的官员把家里与和珅往来的文稿字画全都烧了。”

邓序瓯说着把手里的茶壶换了一只手拿,大概是茶壶热了。他接着说,

“这幅字可能不是在京城的,我猜想会不会是和珅到下面公干时留下的,而且,他还很小心,你看,他的落款是敬斋,不像在宫里,他留在宫里的子墨都是替乾隆写的,上面都有‘和珅敬书’的字样,没有看到落款是敬斋的。”

作为历史学家的邓序瓯,自然看过故宫博物院里的许多书画,要不,他也不会做出上面的判断。可他想不明白,这幅字为什么写的这么俗,看来莫谈国事的说法很早就有了。

“能够用这样手法裱糊,想必第一个拿到此字的人也不简单。”国言说道。

“这幅字能否转让给我?多了我可能给不了,五千块如何?”

邓序瓯并没有听出国言的话外之音,还是一门心思想着这幅字。

“邓教授是不是想考证这幅字?或许就是某个研究生的课题?”

“你小子脑子蛮机灵的啊!不像你表面上那样憨厚啊。呵呵……”

“邓教授,不如这样,这幅字您只管拿去,我不要钱,这个画轴太旧太脏了,我找地方帮您换一根可好?”国言小心的说道。

邓序瓯听罢,很熟练很麻利的就将画轴从条幅上抽了出来,原来,那下面的纸卷由于年代久远,早就与画轴脱开了,很容易就抽出来了。

这也是因为二百多年前,裱糊的手艺就那样,别看一些书上吹的厉害,实际上,那年月,许多字画都是定期要重新裱糊的,宫里的一些藏画藏书往往还要特殊存放,并且经常拿出来晾晒清理,要不然,不是发霉就是虫蛀。

正是这些原因,古代遗留下来的字画数量非常少,名人的字画就更少。

邓序瓯抽出画轴时感觉画轴很压手,可他对稀有木材不内行,看着黑乎乎的,以为就是一根放置久远的硬木,并没有过分在意。

“换个画轴很简单,这裱糊字画的事情我自己就能干!”邓序瓯随手把旧画轴扔给国言,“等会你出去的时候顺手扔到垃圾桶里,这种硬木单根是没价值。”

国言心里那个汗啊!沉香木的画轴没价值?您老是真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

还别说,1985年,国内知道沉香木的人并不多,中医知道沉香是一味中药,可中药铺里很少见,至于把沉香当熏香烧的,怕是没有几个人会干。

“钱我还是要给你的,这可是清代字画,白占你的便宜可不行。”

邓序瓯一本正经的说着,随即习惯的对着紫砂壶嘴就嘬了一口温度正好的茶水,随即他就感觉到不一样的茶香,于是又嘬了一口……

“嗯?你冲茶的水平可不简单啊,我还是第一次喝到如此香醇的茶水,是用我的那包茶叶吗?”

“是啊!您那是今年的碧螺春,如果是龙井,味道比这个还要醇,不过用紫砂壶喝茶最好是常年用一种茶叶,要是换茶叶了,最好换把壶。”

“哦?还有这个说法?我是在40多岁的时候听说紫砂壶泡茶好,恰巧在地摊上淘换了这把壶,已经用了十年了,不过我对紫砂壶和茶叶的研究不多。”

“您的这把壶也是有来历的,您没发现壶盖里有款识吗?”

“看过,不过不知道那是谁的,现在资料也不好查,而且,做紫砂壶的工匠在古代属于社会底层,史书上是很少有记载的,想要找,得去看大量的杂记和县志之类的书,我是研究正史的,对这些杂学野史涉猎不多。”

“您这把紫砂壶大概是明代的,好好养着吧。”国言随口说道。

“明代的?你怎么能确定?”邓序瓯吃惊的看着国言。

“紫砂壶是在明代中期才开始流行的,当时,有一些因战乱逃亡到宜兴的北方工匠,他们本来是烧瓷器的,可在宜兴没有瓷土,只有紫砂泥,他们做不了瓷器就烧制陶器,最早宜兴出名的可不是紫砂壶,而是各种陶碗、陶盆和各种大陶壶,后来一些文人雅客发现用紫砂壶泡茶别具一格,这才使紫砂壶应运而生。”

不知道是国言发现了宝贝兴奋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居然对邓序瓯滔滔不绝的说起了紫砂壶的来龙去脉。

“你如何对这些知道的如此多啊?”

“我爷爷懂,我小时候,爷爷在一条水溪边发现了紫砂呢,他老人家用了三个月才将那沙泥清洗碾细,我还跟着干呢,最后爷爷烧制了二把紫砂壶,从来不给我用,一把是泡绿茶,一把泡红茶。” “哈哈,原来你很小就接触这些东西啊?那你如何知道这把壶是明代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