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再返母校(1)77(2 / 2)

国言顺著邓教授的手指看去,一眼就看出来,表面的“包浆”是用现代化学手法做旧的,他走过去,拿起底座看里面,就是用失蜡法浇筑的。

“别说,这铜佛做的还是蛮逼真的,别说是您,就是我也一下两下看不清楚的,您啊,这是也是花钱买了个学问,值。”国言嘴上还是恭维着老邓。

“我老了,有些东西也看不大清楚了,来,你跟我到书房里去,我年前收了一件瓷器,看不清楚,你来给我掌掌眼,我觉得像是明代的青白瓷,可却又没有落款。你是知道的,明代瓷器,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都会有款识的……”

国言也没有认真去听老头子的白话,跟着走进了邓序瓯的书房。

邓序瓯从古董架上拿下一个只有20多公分高的八棱瓶,颜色看上去非常温和,用行了的话说,这是一件大开门的物件,可邓序瓯心里却是不踏实。

“这是我在杭州的一个地摊上捡的,当时以八百元成交,我曾经找过几个藏有一起掌眼,大家都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后世的仿品,我心里也吃不准。”

邓序瓯把花瓶在手里用一块特制的麂皮小心的摩挲着,他抬眼看着国言,见国言并没有伸手过来接,猛然想起了行里的规矩,于是转身将瓶子放在了书桌上。

国言弯下腰仔细看着,又找老邓要来一个手电筒看瓶子里面,瓶口太小了,想看清楚里面还真是不容易。

“你们一开始都认为这是青白瓷对吧?”国言边看边说,“老邓,这可是一个好物件啊,如果我没有猜错,这应该是北宋时期甚至更早的越窑瓷,是一些地方官找名工匠做好后准备上贡的物件,后来流落到民间。”

“噢?你说说看。”邓序瓯的眼中冒出光来,“如果是那样,这瓶子就价值连城了,一件宋代完整瓷器,品相还这么好,很稀少啊!”

“这瓶子里有水锈,外面如果不是釉层保护,怕也乱七八糟了,好在这瓶子里面也有上釉,只不过不是那么厚和精密,有一些地方没上到,这才形成了锈斑,这说明,这物件是从地下挖出来的,出土的时间……十年左右吧。”

“哎呦!我怎么就没往这上想呢?只有随葬品才有可能保持这么长时间,要是一直放在地面上,这一千年里可是有过不少战乱,留不住的。”

“所以,宋瓷流传至今的极其稀少,唐瓷如果不是出土的几乎没有。您这瓶子好好放着吧,千万别出手,以目前的研究水平,没几个人能看懂,连您这瓷器大家都犹犹豫豫的,更别说其他人了,放上个几年,我估计许多研究就上去了,到那时,您这宝贝就可以展现给大众欣赏了,现在,人家最多当成工艺品去欣赏。”

“还真是你说的那么回事,可我想不出现在有哪家瓷器厂能做出这样精美的瓷器来,或许我孤陋寡闻吧。”邓序瓯点头说道。

“古代瓷器的魅力就在于用现代技术目前仿制不出来,原来使用的配方没有了,使用的材料也没有了,都说原来许多釉料里的元素是来自西域,可这个西域到底是哪里?有的说是来自伊拉克,有的说是来自波斯,可实际上没个准。”

“可是最近市面上似乎也出现了不少唐瓷啊,有些看上去还真不错。我不相信那些不算很精美,但绝对有年头的瓷器是仿制的。”邓序瓯说。

“那是最近几年在陕豫一代出现了盗墓现象,报上不是登了嘛!”

“对对,是这样的。去年我跟着去了几个考古发掘点,最早都是因为古墓被盗,里面的东西不得不抢救性发掘,在考古点,我们发现了不少唐代和和五代十国时期的东西,可就是瓷器发现的少,就是有,也是一般是日用陶,没啥价值。”

“您都说了,那些考古点是因盗墓才去抢救性发掘的,既然已经有了盗墓的,那些好东西盗墓贼会留给你们吗?”国言笑著打趣邓序瓯。

“我突然有一个想法,不晓得邓教授愿意不愿意带头去研究。”国言此时也是突发奇想,“这个瓷器之所以不被人看好,关键还是其造型和色釉太超前太神奇了,弄得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东西是一千多年前做的,您不妨在历史系开上一门课,专门讲述这越窑和其他窑口的差别,是如何伴随着历史发展消亡的。”

“这个课我早就开讲了,是你毕业后开始的。”邓序瓯说这个话的时候有些得意,“学校现在扩张的很厉害,设立了许多新学系,新课程,我们这些老家伙要是不开新课,那迟早要被淘汰,现在的头疼的是如何把古代的陶瓷艺术发展延续下去,我向学校申请过,可上面人一研究,没批。”

“为啥不批啊?这是好事啊!”国言不解的看着邓序瓯。

“走,到外面喝茶去,咱们慢慢说。”老邓把那个八棱瓶放回原处。

两人回到客厅里,保姆吴妈已经沏好了茶,邓序瓯拿出了两个精美的茶碗,分别给自己和国言倒上了茶水。

“这个茶碗是景德镇那边出的吧?”国言猜测到。

“错!这是唐山那边做的,唐山自打民国时期发现了白瓷土后,唐山窑口可是异军突起啊,我有时都在想,如果唐山那边的白瓷土在二千年前被发现,那北方窑口的规模会是个啥样?想想还真是有些遗憾啊。”

“您有啥遗憾的呢?瓷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各地,光是各类窑口就有几百个,毕竟烧瓷的第一目的还是要满足民众对器皿的需求嘛!”

“你说的是大忽撸的说法,在我国,真正具有白瓷土的地方其实很少,目前我知道的只有景德镇、唐山和醴陵,其他地方的瓷土都不是纯白色的。”

“不是纯白色的就不可以用现代技术去变白吗?国外早就用酸洗法去做了。”

国言无意间的一句话,让邓序瓯在晚年又玩了一把“老骥伏枥”的光彩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