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老谭的故事(2)100(1 / 2)

“哈哈哈……”老谭顿时心情快活起来,“你小子这张嘴啊,行,那我就先借用几天,等单位分到房子,我立即就还给你。”

别说,老谭还真在乎那一个月百八十块的房租呢,同等行政级别的人,军队和地方上的工资水平相差至少三成,比如,在军队里的工资是一百,如果到了地方也就变成了70,这在很早就是如此了。

老谭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妻子不过是在地方一个企业里做普工,工资水平可想而知,而两个半大的孩子,一个要面临高考,一个要毕业去找工作,在家里都处在只消费不挣钱的位置上。而老谭老家还有高堂在世,每个月都要给老人汇钱,所以说,老谭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

“谭叔到了地方上就比在部队轻松多了,您也可以放松一下神经了。”国言没话找话的说着,“虽然地方上的人际关系要比部队上复杂,不过以您的老谋深算是不会有多大问题的。现在地方上都在一心一意的搞经济,不知道您将来是主管什么?有需要的话直接打电话找我,我还是有些鬼点子的。”

“呵呵,你就是不说,我也会找你的,我知道你是个机灵鬼,你来后,咱们大院的许多好点子都是你出的,一般人不知道,看不出来,可我是心知肚明的。”

老谭对国言是了解的,他是看着国言在大院里一步步的走过来。不过短短几年,国言做出的成绩在行家眼里都是有数的,不能不说,国言是有底蕴的。

那天晚上国言在老谭家里东扯西拉的聊到快吹熄灯号才离开,国言的拜访让老谭心里很舒服,同时,他也误解了国言,以为国言是不想放过他这条线,或许也为了将来国言转业时能在省城找工作先铺路。可国言压根就没那想法。

国言是在山村道观的环境下长大的,又有那么一位神奇睿智的师父兼爷爷,他的心胸和思维方式从小就与人不一样。老道本人身在道门,却没有道家的所谓信仰,他们讲的是修行,而修行的含义就广了,修身养性,本来就容易被人接受,进入现代后,还有不少学者提倡。国言不是道门中人,就一个普通的孩子,可他的思维模式是从小固定了的,是老道给他灌输的,所以,国言平时看啥都很淡然,很难看到国言能去跟谁急眼的时候,就是碰上支川流那伙人的时候,不过脸色严峻一些,也没有到那种声嘶力竭的发作样子。

正因为国言是这样的心态,他对大城市的生活一点都不留恋,甚至还有些不喜欢。这也是第一个女朋友为什么没能走到最后的原因之一,因为国言很少陪着李凤灵去逛街和满世界游玩,就是凤灵兼职的时候,都一次没有去过那个青联会,否则,陶利民再傻也不至于最后闹成那样的结局。

没过几天,老谭就带着全家离开大院了,赵大彪亲自带着机关的人给他送行,国言更是搞笑的播放了《送战友》的那个歌曲,弄得几个情感不那么坚强的人还流泪了,老谭的眼圈都红了。

就在老谭离开不到半年,国言也写了转业报告,按照国言的级别,他属于那种哪里来回哪里去的那拨人,可是报告没有得到批准,一直压在赵大彪那里。

“老团长,您咋不放了我呢?我早点回去还能赶上过个年,您看,在这里又耗过了春节。等到回去,怕是都要种水稻了。”

“呵呵,你小子年轻,等得起,怕啥?”赵大彪坏笑着说道,“说起种水稻来,郑二顺这小子可是占了大便宜了,自打农场整体交给市农垦局了,他不仅顺利的在市里落户,还顺理成章的当了副局长!说起来,真是可惜啊!那么肥的一块肉,生生的便宜了老谭那老小子,没想到啊,就这一招,老谭就调回省里了。”

赵大彪说的没错,老谭转业去地方这大半年里,可是在水火里滚了一回。

老谭,按照原来的安排,是在省里工作,他的档案啥也的确是在省里,可是去报道没几天,就有人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迎难而上”,为省里一些困难的部门“勇挑重担”,等等。在官场混迹多年的老谭哪里听不出话音来?这是要他去苦地方的节奏啊。老谭在地方上还没有靠山,没法子,他只能忍。

“请组织上放心,我一定服从安排,一块砖嘛,那里需要那里搬!”

老谭很是光棍,既然无法抗拒,不如磊落点,豁出去了,大不了是去基层锻炼呗。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让他去的地方竟然是省城这个市的农垦局。

明面上,老谭是到下面去挂职,可实际上却是降职使用,这在那年月的军转干部里很普遍,说好听点,是给军转干部一个适应期,一个从基层做起的锻炼机会,说难听点,就是不想让军转干部一下来就直接分蛋糕。

在省里,省农垦局的规模很大,效益也相当不错。许多农场是从刚解放时期就有的,可以说,历史悠久,发展的很是不错。

可是省城这个市农垦局就差强人意了,一来,这里是人口稠密的闹市区,哪里可以去建立啥农垦系统?二来,当时市里成立这样的机构也不过是与省里的机构对应。用某些人的话说,需要有这样的机构安排一些人。

市农垦的资源本来就少,又加上城市规模的发展,许多地方要向外围扩建,郊区的纯农村农田,被管制的很严格,轻易动不了,而那些想扩张的开发商的目光自然也就盯在了农垦局下面的那几分地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