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覆雨翻云691(2 / 2)

京官们的诸事议完,轮到外省奏事官按品级朝见。

鸿胪寺官员唱道:“宣陕甘总督仇智歆觐见。”

仇智歆趋进殿来,叩首行礼罢,熙丰帝看了他一眼,道:“仇卿为何无召返京,所为何事?”

殿内众官有与他不睦的都暗中偷笑,今上这句话潜台词显然就是:若无合理解释,就等着受罚罢。

仇智歆神色不变,大声道:“实有关乎国朝兴衰之要事,臣不敢假手于人,故火速返京面奏圣上。”

话音未落,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嗡嗡声,众人都暗笑哗众取宠,想立功想疯了,陕甘能有什么大事?

戴权站在御阶下,面带冷笑看着仇智歆,因没收到他的孝敬,再加上以前的过节,心中已在盘算怎么整治他。

“什么要事?”熙丰帝眼中精芒暗涌,似在思索陕甘可能发生的大事。

“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理应并重,决不可偏废。

譬如人有双足,缺一则不能行矣,故虽海防要紧、九边亦要紧,然西域亦决不可弃!”仇智歆斩钉截铁地道。

群臣哗然,这糟老头子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议和都议完了,竟敢又跳出来反对既定方针,找死找死。

兵部尚书孟华采道:“仇大人所言差矣,东南乃腹心,西域乃四肢;东南乃根本,西域乃枝叶,轻重悬殊,岂可相提并论?

何况朝廷并未放弃西域,今之暂缓,实为久远计,且西域不毛之地,失之无损天朝元气,若东南膏腴之地有损,则天下震动。

目下国力既不能兼顾,二者相较,自应舍鱼而取熊掌矣。”

工部尚书窦修冷笑道:“仇大人匆匆回京就为此事?

西域之事朝廷早已议定,议和有百利而无一害,此时勉力为之,不啻铤而走险,火中取栗。

备边之策应量力而行,以纾目前当务之急,以裕国家久远之图,而非一时兴起,空放大言,以此邀名卖直。”

林如海亦出班奏道:“臣以为仇总督所言虽属人臣谋国之忠,然其所虑者,当日诸位国朝重臣亦早已想到。

今议和已定,朝廷断无反复无常,授人以柄的道理,臣以为此事不必再议。”

他说话虽客气些,态度却与前两人同样坚决,西域之事没得谈。

三位新党中坚出来表态,众臣皆道:“臣等附议,西域之事早已议定,不可轻易变更。”

贾琮看了林如海一眼,朝堂之上也讲不得翁婿之情了,出班奏道:“既然仇总督不辞劳苦,从数千里外赶回就为了奏明此事,不管有理无理,臣窃以为不应阻塞言路。

何况仇总督久在边关,有什么满朝文武都没想到的见解也不一定,请陛下准其奏明。”

“臣等附议。”

见贾琮表态,冯远、晏宁、邬自珍、戴志行等中立或学社党大佬一齐出班道。

新党众人微微皱眉,看了贾琮一眼,又看了看前面的几位中堂,缓缓退了下去。

林如海也吃了一惊,方才贾琮扳倒南安王府属于勋贵内部矛盾倒也罢了,如今见他竟插手西域既定之事,不由得心中一沉。

只因暂缓西域之事是新党上下的共识,更是元辅定下的先东南后西北、先安内后攘外、先固本后拓疆的大政方针,岂容任何人抗衡?

林如海正想着,忽见江风出班奏道:“臣以为仇总督不顾擅离职守之罪,决然返京,定有高论,请皇上准其面陈。”

关浦也道:“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仇总督所言于朝政或有裨益,请皇上准其奏明。”

“臣附议。”见两位中堂发了话,数十个官员忙出班奏道。

新党众人眉头皱得更深了,均从彼此眼中看到对贾琮深深的忌惮之色,此子决不可久留。

熙丰帝目光一凝,深深看了贾琮一眼,不知不觉间当年力博猛虎的少年,竟已能在朝堂上覆雨翻云,因淡淡道:“准奏。”

仇智歆忙道:“臣遵旨。方才诸位同僚所言,臣在路上时已略有耳闻,亦曾反复思虑,终究以为西域决不可弃!

昔年太祖平定西域,拓地二万里,北路之西以伊犁为军府,南路之西以喀什噶尔为军府。

当时盈廷诸臣,颇以开边未已耗鞍滋多为疑,而圣意闳深,不为所动,盖立国有疆,制置方略,各有攸宜也。

至太宗经略西陲,尽收诸部族之心,天威所临,凶竖授首,遂并回部有之。

腴疆既得,乃分屯列戍,用其财赋供移屯之军,则西域之军自给自足可矣。

今若画地自守,自撤藩篱,不复图西域,哈密以西再无险要可守,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青海等处,恐亦未能晏然。

是故停兵节饷于他处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分,亟宜熟思审处者也。”

霍鹏淡淡道:“仇总督所言虽有些道理,奈何国用不足,无力统筹兼顾西域,总要有个轻重缓急。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总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既要这样,又要那样,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儿?

凡事还得一件一件的办,不可意气用事,乱了大局。”

仇智歆道:“皇上,臣尝闻朝中所以议和者,一曰无钱、二曰无兵、三曰无利。

恕臣直言,此皆高居庙堂、端坐琼楼之士一叶障目、凭空臆想之见,误国误民,实不堪一驳……”

“你!放肆!”

“竟敢在金殿上大放厥词,信口雌黄!”

“难道仇大人意思我等都是吃白饭的不成?”

“即便我等无知无谋,难道诸位中堂也是一叶障目不成?”

……

仇智歆还未说完,无数朝臣已然奋起,对其口诛笔伐,更有甚者还想浑水摸鱼,扯上各位大学士,要将其置于死地。(本章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