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16(2 / 2)

对于再和如筠生一个孩子这件事,其实康熙反复思虑了多次。如筠名下的孩子不少,而且全是皇子,若不是胤佑出宫游历,胤禩也表明了与景仁宫桥归侨,路归路的想法,还有十四以后生活的重心是战场而不是官场,最终要的是,胤禛自进入朝堂一来,就一直忠心的为太子办事,这让康熙微微放下了心。因为无论他再宠如筠和其所出的几个皇子,那都是以父亲的身份,而不是皇帝。在皇帝的心里,未来的接班人,那几十年前就定下来,现在稳坐东宫之位的太子才是他众多皇子中最偏爱,最倚重的那个。

和如筠再要一个孩子,这原就打破了他们当年“末儿”的约定,但他还是堵上了一局。在和如筠的这段感情中,由于两人的身份地位,势必也夹杂着一些政治因素与利益冲突,他们虽心知肚明,却从来不当着对方的面提起这些。然而,康熙知道胤佑离宫,胤禩被他逼着与景仁宫分道扬镳,十四未来的军事生涯,这些或多或少都和如筠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但实则,却是几个孩子在这场父子斗争中的后退之举。

或许是因为不想让如筠为难,但更多的是,几个孩子在宫廷多年的斗争中明白,人的心是偏的,尤其皇帝的心更甚。而且皇帝丝毫不会因为和他们额娘之间的那段感情,就对他们有所手软,尤其当他们的存在威胁到太子之时。

所以聪明的他们一个个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无论这是否是他们心中真实的想法,但为今之计只有“忍”。

这一点,康熙明白,几个孩子的心理也都跟明镜似的,而他们更加清楚的是,现在的风平浪静只是大家将自己的野心深埋了起来,总有一日,一切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到那个时候,父子,兄弟,一切都不会再如今日这般恭敬有礼,相谈甚欢。深知如筠性格的康熙明白,那个时候,也会成为他们两人感情路的终点。

为了一国安定、繁荣富强,为了亲自教养的太子能够顺利接手大清,他这个做阿玛的势必要为他扫平一切障碍,即使那些都是他一直宠爱着的儿子,还有那个在他心里扎根发芽的女人。

虽然他没有经历过皇位之争,但历朝历代血一般残酷的教训,都非常清楚的告诉了他,在不久之后,一切都会变了。

或许他相信胤禛他们不会联合起来与太子抢夺皇位,但是即使这样,成妃所出几子的存在也会让太子感到危机,所以即使他们无心皇位,却也避免不了与太子的一战。

身为那么多皇子的阿玛,康熙总是在想办法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胤禛站在太子这派中,还有其他几个孩子的事情,无一不是他这个皇帝在幕后做了推手。

对于未来的事情,康熙早已料到七七八八,所以他想着能够让太子明白,成妃所出几子抱成一团危害是大,但若能为他所用,那没有同母兄弟的太子就能得到很好的助力,在那以后即使老三或者其他的皇子想要与太子做对,也要先认清形势。

唯有这种方法,才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他所有的儿子也都能平平安安,更重要的是在他百年以后,有人能忠心的扶持太子,兄弟几人齐心协力定能将大清治理的更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