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2 / 2)

如今阉党势大,锦衣卫被东厂压得死死的,说是东厂的一条狗也不为过。

“奴婢这便去办。”

王体乾应声而去。

不过,他的心里有些奇怪,皇上为何要看镇抚司的名册?

猜不透。

越来越猜不透主子爷的心思了。

不到一个时辰,王体乾便将名册送达案头。

朱由校满意地点了点头,随之拍了拍案上的一叠纸:“王公公辛劳,此乃朕亲笔所书的道德经,今日便赐予你。”

王体乾一脸激动,赶紧跪到地上:“替主子爷办事,乃是奴婢本分,多谢主子爷恩赐。”

这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这,并不是一篇普通的《道德经》。

直到回到司礼监之后,翻开一看,不由愣了。

《道德经》他是读过的,也记得一些。

最熟悉的莫过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皇上所写的却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不仅有些句子不一样,而且,该断句的地方还点了点,或是圈,读起来相对轻松。

难道是皇上抄错了?

王体乾继续往后面看,发现类似的句子还不少。

就算抄错,也不可能错得如此离谱吧。

思来想去,他决定找个人看看。

其实,这篇《道德经》倒不是朱由校瞎改,而是另外一个版本。

世人所熟知的“道可道,非常道”乃是通行版本,或者说,是被后人篡改过的版本。

直到后世的某一天,考古学家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批古籍。

其中,便有用绢帛书写的《德道经》,《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内容与人们熟知的也有所差异。

经考证,这应该才是未经篡改,或者篡改较少,最接近原版的《老子》古抄本。

而流传下来的通行版本,之所以将“非恒道”改为“非常道”,“非恒名”改为“非常名”,应是为了避开“恒”字。

汉文帝,名字便叫刘恒。

《公羊传》有云: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古代帝王非常忌讳这一点,特别是汉朝尤为突出。

比如汉文帝刘恒,下旨将“恒山”改为“常山”。

汉光帝刘秀时期,将“秀才”改为“茂才”。

汉明帝刘庄,竟将《庄子》改为《严子》。

因此,帛书出土之后,不少学者认为,应是《道德经》传到汉文帝时期,为了避帝王名讳,故将文中“恒”改作“常”。

但这些都是后世发生的事,朱由校知,其他人却不知。

朱由校之所以赐下这篇《道德经》,可不是为了炫耀,自有其深意。

且说王体乾拿着御笔书写的《道德经》,找到了礼部尚书:周如磐。

周如磐,翰林院出身,饱学之士,曾奉旨为朱常洛父子二人经筵日讲,并协修朱氏家谱。

“什么?这是皇上御笔?”

一翻开,周如磐尚未看清内容,便不由得惊呼了一声。

他曾教过朱由校读书,自然清楚朱由校写的字是个什么样的水准。

但是现在,呈现在他眼前的字迹,一笔一划,皆透出不凡的功底。

也不怪他惊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