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奇袭珍珠港之前(3)582(1 / 2)

谈判在中美高层关注下进行了两天,美国海军也得到了白宫的授权,可以向中国提供两套预警雷达系统以及相应的人员培训。

再次聚到一起,地点却选在了康咏筠的会所,这里占地面积比不上范绍增的庄园,但是环境出奇的好,装修精致,安保更是除了委座官邸之外最好的地方。

作为临时休息室的一间客房里,厚实的波斯地毯具有良好的静音效果。在这他们喝到了正宗的夏威夷咖啡,缓解了连日谈判给高思和麦克以及陪同秘书感到的疲惫。尤其是麦克向国内了解了康咏筠的“内幕”后才对这个神秘的将军有了初步了解。

高思私底下道:“既然这个康将军的家底都在美国那么也就不那么紧张他会把雷达的资料转给第三方。”

麦克神色中带着倦意:“海军部已经同意了,可康将军还在索要筹码,要知道这些并不能威胁到美国海军。日本似乎不具备向美国宣战的能力,除非是疯了。”

高思用美国人惯有的耸肩回答:“你对东方民族了解还太少,中国跟日本虽然离得很近,但是思维却很不一样,至于康将军,他是一个纯粹的爱国者。你知道他每月填补的军火数量吗,没有这些军火他的部队不可能有如此现代化的装备。”

麦克看看表临近了时间道:“先生,自然这些不能算在那个光头身上,时间到了,我们要进场了。”

会所经常招待贵宾的白色法式建筑会议室里分两列坐着中美军政高层。今天的谈判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康咏筠前面提出援助中国警戒雷达,后面的条款便是建立国家防空网络,记录日本飞机的脉冲信号,培养专门的防空官兵。

开始高思甚至海军部都以为是仅在重庆建立一部雷达预警系统,没想到康咏筠要求在改系统部署后,开始复制效应,要在包括昆明、宜昌、长沙、桂林等地建立起一整个网络,对国统区尽可能的覆盖。这下让美国人犯了难,国军将领们联合外交部随即展开了车轮战,让美国人意识到中国的贡献远不止这点表面能看到的,甚至宋美龄也邀请高思赴官邸夜宴。

美国人所担心的最大问题还在于国军漏洞百出的指挥体系,他们看来很多高级将领也都是表面听**,背地又有小动作,而且很多人不具备现代指挥能力。

高思委婉的说道:“雷达系统具有非常精密的技术和尖端的科技,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大批的人才,所以恐怕无法实现这个计划,但是我们可以分成几步来实现,需要3-5年的时间。”

白崇禧忍不住了说道:“3-5年?高斯先生您认为这些年里中国军民需要多少次的牺牲能换来这些设备,是人命值钱还是机器值钱,你们美国不是宣扬**么,中国人就没**了?”

高思脸色一紧赶紧道:“白将军,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我对此表示抗议,**的涵盖范围在大西洋宪章里有更好的诠释。我们也极为支持中国的抗战。”

何应钦追道:“所以宪章里有句话“他们会协助和鼓励一切其它可行的措施,来减轻爱好和平的人民在军备上的沉重负担。” 不是吗,这正是践行的时候。我同时也带来了委员长的建议,由中美两国共同建立防空网,以对空情报站的形式存在,美国可以不直接介入战争,由中国军人和美国技术人员同时入驻,必要时美国工程师可以有对雷达站的决定权,转移或者炸毁,总之不会让其流入日本人手中。这也是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承诺。”

高思彻底无语了,这招真狠,如果不同意就是美国人自己打自己的嘴,扭头看了眼康咏筠,他正在好整以暇的喝着红茶。高思也喝了口存有余温的茶水道:“既然委员长和国军做出了这样的承诺,我同意在中国首先建立三个雷达站,形成早期预警网络。”

国军将领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康咏筠听完也后也忍不住狂想如果公司的航空型探测雷达能够成功,装在飞机上无异于一架预警机,当然机载方面英国佬走在了前面,德军也装备了FUG200雷达。

康咏筠接着问道:“那么请问大使先生,美国提供的雷达探测距离是多少?”

高思已经将主要参数背过:“是75英里,雷达站加上距离城市都在20英里之外,已经足够给轰炸机来袭提供20-30分钟的预警时间,达到了你们期望的标准。”

康咏筠立刻回答道:“不,大使先生,现代轰炸机巡航速度都接近400公里/小时,所以雷达的探测距离应为160公里或者100英里,我相信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目前实验室的小型雷达探测距离都能达到80公里的距离。”

高思只好道:“我们会尽力达到这个目标,康将军请问是哪里的实验室数据。”

康咏筠没隐瞒:“是斯塔克公司与摩托罗拉、通用电气共同建立的一间无线电技术实验室。旨在对民航和夜航的飞机进行导航探测,也许不久可以给航母提供舰载机引导。”

麦克拿起笔记下了他的话打算跟国内汇报,可以将民间技术引进至航母上。

大部分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会议结束后随即何应钦作为国军参谋长代表军方同高思签订了雷达防空网络建设协议。

协议规定先期将设立三座雷达站,其后2年内增加至6座,美国提供人员的培训,国军将成立一支由军委会直属的部队操控雷达并保障雷达站的安全,美国实际是进行雷达的直接指挥,将数据提供给国军防空阵地,届时由大中口径高炮组成的火网根据参数拦截来袭敌机。待国军熟悉系统操作后美国人员再退出指挥,此时美日尚未开战,而最终也是在中美人员共同战斗下完成了对日作战。

康咏筠对时间算计的很清楚,必须赶在日军开战前完成设备运抵缅甸,特别在协议的谅解备忘录中添加:全部设备应在12月10日前运抵仰光,中途国军可自行决定运输方式。

作为东道,康咏筠在签字仪式结束后提供了午宴,菜肴没有多么丰盛,但是比较可口,照顾所有人的口味采取中西菜肴结合的方式,提供了煎牛排、鱼虾、熏鸡等菜肴,声明抗战时期条件艰苦,望大家海涵。 麦克端着一杯澳大利亚红酒兑康咏筠表示祝贺:“康将军你又取得一次胜利,这次的对象是美国海军。不过要求一个月交货,这太快了,将军只怕生产进度跟不上需要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