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重任在肩(6)623(1 / 2)

对外的把脉方面,蒋介石是很倚重康咏筠的,前面的次次外交都占了主动权,还带回大批的援助物资,来自北非的“缴获物资”也让几个集团军的国军获得强有力火力补充。

当史迪威暗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军将领的时候”,蒋介石焉能不知这是指康咏筠。作为国军中最优秀的战术指挥官,成绩有目共睹,蒋介石也需要咨询下如何更好的堵上南大门。

腊戌失守,曼德勒沦陷,缅北基本已经无险可守,英军和仆从军丢弃了所有的重装备迈向印度,国军也踏出了撤退的步伐,从林中到处是一股一股的败兵,只是出于习惯,很多国军还带着武器这完全是为了防身。

时不时的与日军斥候遭遇,又是一场小规模战斗,最后国军逃跑的脚步会更快。

大批的华侨队伍跟着北上,倒是士兵们靠着体力还有训练抛在了他们的前头。国军几支部队的撤退也是各行其是,新22师,新38师,第96师互相掩护着向密支那方向撤退。

远征军指挥部内部本来互不信任,匆忙中下达撤退命令变成了现在的后果,没有指明各部的行动路线,也没有做出相互协调的撤退计划,最后都是各自为战。孙立人靠着在集团军的习惯主动承担断后的任务,新22师师长张灵甫也跟孙立人亦步亦趋,史迪威和罗卓英指示杜聿明率部向印度转移,但是蒋介石处于控制部队的需要命令杜聿明从密支那撤退,作为乖学生的杜聿明自然遵照校长的命令。这也造成了日后远征军在野人山的惨状。

史迪威在缅甸力求防守反击,期望各部能遵照他的指挥,消耗掉日军锋芒后反击仰光,但是英军不听他的指挥,国军也会将他的命令打折扣。尤其是蒋介石的越级指挥更令他大动肝火,一再要求蒋介石给予他足够的权威,迫使蒋介石一时答应,但是蒋介石的习惯难以改变,当蒋介石的命令与史迪威的意图相悖,国军自然的执行委员长电报。史迪威在给罗斯福的汇报中阐述了蒋介石的专横与乱指挥。

蒋介石虽心有不甘国军被美国人驱使以及给英国人补洞,但是为了顾全大局和保证美援的供应,不得不做出让步,给与史迪威的合作埋下了大量隐患。史迪威喜欢进攻,要求更多的主动进攻,而蒋介石熟悉国军和日军要求更多的防守,两人自然尿不到一壶。

“现在远征军正分批撤退,国军在**开始集结,委座认为史迪威的策略与缅甸的战事需要不符,综上所述,这也是造成失利的主要原因。”**谋部的少将高参给康咏筠详细介绍了远征军的作战情况:“关于撤退路线,**也有很多分歧。委座希望康司令能给予指导建议,等您面见委座的时候再向他说明。”

“恩好,拿大号地图来我看下。”康咏筠在简报室听着介绍,旁边几个高级参谋围着,每问必答。

本来以为孙立人接受了自己的现代思想能够出类拔萃,没想到断后更有活力,以为张灵甫替补了廖耀湘做新22师师长能跟悍勇,没想到依然被赶进了深山老林。看来水桶的容量受最短的木头所制约,康咏筠翻看着材料直摇头。

孙立人确实打了价格漂亮仗,仁安羌一战比历史上更为出彩,救出了英国人以后,还把日军阻断了3三天,后果是英国人跑的更快了,一口气跑到了印度英帕尔。丘吉尔闻讯大喜:通往印度的道路终于封闭了。后一句他没好意思传道远征军那里:最好是让中国新38师挡在缅甸跟印度交界处。

喝了杯茶,康咏筠稳定了下思路,现在缅甸基本成了定局,但也并非日军一家独大,稳住云南还是首要任务。

“康司令,委座请您过去,今天委座心情不太好。”秘书礼貌的小声提醒道。

康咏筠整整衣服道谢,迈着稳健的步子走进蒋介石办公室,以最标准的军姿敬礼:“校长,您又清减了。”

蒋介石从案牍中抬起头来,喝了口水道:“唉,现在浙江的日军集结重兵,金华等地机场不保,这也是我前面叮嘱你的不要过度刺激日本本土,当然这也不完全是你的责任。让你来就是想问缅甸战局你怎么看。”

康咏筠便抛出了腹稿:“校长,学生看了参谋给的材料。个人感觉史迪威将军没有完全摆正自己的位置,当然这是一方面。”

蒋介石眼神鼓励道:“喔,说下去,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们是师生,不要拘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