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古代种田生活(9)153(2 / 2)

  “钟老还是如此性急,遇见好东西恨不得马上用上。”县令扶须说道。

  “子琰,既然人数已经统计好,快速给周大人去信,棉花拿回来,还需要耽搁些时日加工成棉衣棉裤,可耽误不得啊。”

  顾子琰点头,“是,大人,子琰先告退了。”

  书房内只剩下王建国和县令,王建国提议:“大人,下官有一法,可以加快做成棉衣棉裤。”

  县令惊奇:“你说!”

  “可以在县内聘请懂针线家庭困难的妇女进行加工,县衙提供一个场地,让她们一些人负责裁剪布料,一些专门做袖子,一些专门做棉衣背部,一些专门做领子……最后再让人将棉衣的不同部分缝起来,这样分工,可以加快赶制棉衣棉裤。”

  县令有些不相信,“当真?这样跟一个人单独缝制有何区别?”

  王建国肯定道:“当真,专门做一样可以提升这些人的技术和速度,比一个人单独赶制棉衣快,若县令不信,我们可以先试验一番。”

  “我记得县衙有懂针线的丫头吧?”

  王建国吩咐随从去购买够做20件棉衣的棉花,还有几匹麻布,搬到县衙后院,再让人把县衙里懂针线的都召集在一起,给他们分成两组,每组5人 。

  一组单独制衣,挑选针线较好的人员,一组进行不同分工,每人制棉衣的不同部位,看看她们谁先完成。

  到傍晚时候,罗平来报。声音难掩激动,“大人,第二组已经完成了。”

  “知道了。”结果在他意料之中。

  县令听完他的禀告,还是很相信这个结果的,单独制衣的那组针线是真得不错,连教导他小女儿刺绣的花嬷嬷也在,那可是几十年的绣娘了。

  县令点头,“行,到时候就依你的方法。”

  王建国询问:“那现在可以招工了?此事还需早点准备为好。”

  “可。这事就由你负责。”县令拍拍王建国的肩膀,心里赞叹:这样才是国家栋梁之才。

  *

  得到县令的同意后,王建国开始在县内贴告示,招200个懂针线活的女工,不论年龄大小,优先聘用家庭困难的。不过三天,就已经招满了。

  平舆县到府城,若是骑马,只需3天就到了,但是运送棉花来,至少得5天左右。

  因此这几天,王建国还在布置棉衣加工厂,厂地在县衙内,县衙修建得很大,现在还有许多空置的房间,经过一番布置,倒有模有样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