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秦孝公:“把太子叫过来!”(1 / 2)

  群情激奋。

  【似乎总有人觉得庶民吃不饱穿不暖,就没有思维,浑浑噩噩过日子,不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种居高临下的悲悯,何尝不是一种傲慢。】

  【庶民不在乎头顶上皇帝是谁,反正谁来都要剥削他们。】

  【庶民不在乎治理这片土地是鞑虏还是中华,只要能对他们好,是谁都可以。】

  【但是,亡国灭种不行!】

  【庶民的确没有受过民族主义的教导,他们或许都没意识到这样会使华夏这个民族消亡,他们只是本能抗拒从胡俗这事。】

  【而这种本能——】

  周公旦轻轻眨眼。

  诸子百家想要高喊出声。

  始皇帝微微坐直,目光一错不错盯着天幕。

  【来自于礼乐——文化——大一统的浸染!】

  第65章 秦孝公:“把太子叫过来!”

  隋文帝杨坚静默片刻,发出喟叹:“原来是这样……竟然是这样……”

  他是五胡乱华之后的大一统,他一直以为大一统应当发生,毕竟谁不想让自己的国土变大呢?如今看来,保持统一并不难,吞并他人国土并不难,但看了天幕他才发现,如果想让这个国家依然是华夏,而不是被认为非华夏文明,并不简单。

  礼乐很重要。

  制度很重要。

  出现一个大一统,并且这个大一统要坚持几百年,抹消周八百年分封带来的影响,也很重要。

  这一点,秦没有做到,汉承秦制,代替它做到了。

  “胡亥。”杨坚眉头皱了皱:“真该死!”

  在当时,谁能肯定胡亥灭秦之后,一定能出现一个人坚持秦制,坚持郡县——只不过把这种坚持隐藏在郡国并行之下,以待后人削藩除国。

  就你华夏是天命所归,必然会出现一个人引领华夏走上正确道路?人家罗马就是没有天命?

  ……

  明朝。

  比起关注大一统的重要,他们发现了一个更重要的事情。

  明太祖朱元璋:“清代明?”

  永乐大帝朱棣:“鞑靼?北虏贼子真是贼心不死!”

  明仁宗朱高炽:“剃发令?!”

  ……

  明朝诸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