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易子而食211(1 / 2)

柴进这话,也算是说到他心坎里了。如今的河北,七八成的人都吃不上饱饭。遍地可见老弱妇幼,孤儿寡母。

如今己是进入秋季,若是再拖上一两个月。等天气再冷一些,河北一带的难民再没有安身之所。等待他们的,也只有死亡了。

“说白了,这些都是朝廷惹的祸。举国上下。上至一品权臣,下至县城小吏,没有一个不贪的。百姓们己经不奢求他们能够秉公执法,只要不找自己的麻烦,那都己经是少了高兴了。每年都说有灾粮分发,可又有多少人领到了手里。与其等着朝廷发粮,活活饿死。还不如自己去找个出路,不少人因此都上山当了强人。所以,河北一代的山寨强人,几乎是遍地都是。造成今天这些事,不就是这些老爷们吗?剩下的百姓们不是老弱妇孺,就是身子不完整的废人。有些甚甚,都在唉……互相交换子女来充饥!……每次见着这事,我却也只能是无能为力。这种感觉,……”

有乔道清这个坚定的造反派,孙安现如今对朝廷绝对是死了心。说起这些人来,语气又是讥讽,又是愤怒。

百姓过的苦日子,柴进以前也只能从史书上看到。可现在如今,他确实切身体会到了。

亲眼所见,跟自己在书上看到的,可是两种感觉。

还记得以前在前世上看到两个典故,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一个发生在唐城。都是双方父母交换子女,用来充饥的故事。

当时看到这事,他是万分不敢相信。在他那个人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的年代。没体会过,自身心里又怎会信服。

还记得当时第一个典故名为“易子相食”。其大抵含义为:父母交换子女来食用。

“易子而食”之“易”乃交换之意,自己的子女不忍吞食,只得采用交换之法杀而食之以果腹,由此引申出灾民于灾难中悲惨境遇之意。

典故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宋楚交战,楚国军队于宣公十西年(公元前595年)九月围困宋国都城,久攻不下。

次年五月,楚军在宋都外大肆修筑营寨,意图长期围城。宋国心生恐惧,遂遣华元趁夜潜入楚军营地,对楚将子反言:“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意即都城遭困,粮草断绝,只得易子而食,析骸为薪。《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亦有记载:“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古文“易子而咬其骨”的意思是:互相交换孩子吃。

古语云,虎毒尚不食子。而另一则典故,与上一则大致相同。

易子而咬其骨:这件事发生在唐开元二十八年,地点在武德县。也是因为饿的受不住,交换子女充饥。

古书里是这样记载的,说是饥荒年代,经常有人吃人的事情发生,然而谁都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于是便“易子而咬其骨”,互相交换孩子吃。

这些以前只能在史料里看到的,柴进这些事甚至都见过了不少。大多数都是把家中的女儿进行交换,来填饱家中的男丁。

在这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女人就是一个家庭的累赘。除了生育以外,一无是处。

这些陋习,别说是柴进。就是当今的皇帝老儿,也是改变不了普通百姓深入骨髓的想法。

柴进能力有限,对此也只能是无奈。现在能做的,也只能是尽最快的速度,剿灭了张迪这伙贼军。

见孙安动了情,柴进感同身受,也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