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祝桂兰告密24(1 / 2)

“你们终于下工了,快来,快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个同学。”

“这是李和平,我们宣传队的,是二十四中的同学。”刘淑珍看到下工的男知青,急忙拉过李和平,率先给三人介绍。

又指着其中一人给李和平介绍道:“这是我们知青点的闫建军,以前是林中的红兵中队长,去过京城,参加过第六次接见。”

李和平一听,急忙握住闫建军的手,说道:“真让人羡慕,闫同志你好。”

刘淑珍又指着一个带着草帽,挽着裤腿,露出一双赤着脚的知青说道:“这是赵昌玉,是一中的同学,他爸爸是市革委会的老革命,就他这么一个独生子,本来可以留在城里的,但是还是响应号召,主动报名下乡了。”

“还是老革命觉悟高,肯定是想让赵同学到乡下锻炼锻炼,好成为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李和平主动上前和他握了握手。赵昌玉也不客气,双手握住李和平的手说:

“欢迎,欢迎,欢迎李同学到我们知青点来。”

“这是杨改先,也是一中的,是个劳动积极分子,什么农活都会做,做的还快。”最后一个知青穿着一双露着脚趾头的布鞋,身上也很多补丁,但是脸上却丝毫没有自卑的感觉,反而大气的主动握住了李和平的手,说道:“李同学能进宣传队真让人羡慕,我当时也想去传播伟大的思想,但是张老师不要我,连报名都没让我报名。”

李和平两世为人,待人接物岂能不通,他一样紧紧握住杨改先的手说道:“张老师本来也不想要我,是我厚着脸皮给他唱歌,让他觉得我这人虽然差点,但是还凑合能用,就把我录用进去了。”

“哈哈,李同学厉害,我当时就没有抓住机会毛遂自荐。”杨改先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却对李和平已经重视了几分。他这些年过得极为低调,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在劳动上都争取做到吃最差的饭,穿最破的衣,干最苦的活,尽量减少被人关注的机会。

他少年老成,见过身边很多同学遇到得意的事情就四处显摆。但是真正能祝你过得好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而李和平刚才那番说辞,就能让人减少对李和平的嫉妒之心。

“张老师真是偏心,我都去了公社考试了,他都没有录用我,我在学校的时候还参加过《丰收歌》的汇演哩,当时谢老师都夸我有天赋呢。”祝桂兰听到李和平自谦的话,心里却委屈了起来。

这段时间,刘淑珍脱产训练,而她却每天不是去稻田劳动,就是去棉田劳动,人家踮着脚跳舞,她却要踮着脚尖打花杈子。

本来以为是自己不够优秀,虽有些怨气却也没有地方发泄,这下倒好,李和平自己谦虚,反而成了她的出气筒,于是一顿埋怨。

李和平张着嘴,想辩解却又没什么好说的。更何况那个喋喋不休埋怨的人,是她前世的爱人,同床共枕了接近一年的妻子。

恰巧这时候做饭的两个知青端着炒好的菜出来了,开口招呼大家说道:“准备吃饭了,快去洗爪子。”

这才打断了祝桂兰的碎碎念。

知青点这边不像公社宣传队那边有压井那么方便,这边吃水都得用扁担挑着水桶去水塘挑。

水塘有很多,但是能吃水的水塘却是只有一个,这个水塘是生产队里约定俗成的吃水塘,不但不允许洗衣服、洗澡,连菜都不允许洗。每年冬天都会清一次塘,把水塘里的淤泥清理出去,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生产队的饮用水。

不过这个水塘一般都离村子远一点,挑一担水,到了知青点往往只剩半担。所以知青点用水上比较珍惜,洗手用水更是节约。

用葫芦瓢舀起半瓢水,滴成线,淋在黑乎乎的小手上,搓几下,水变清了,就算洗好了。

这样一瓢水往往能洗两个人。

大家将米饭乘进大瓷碗里,然后上面盖上一勺青菜,就端着大碗坐在墩子上大口大口的扒拉起来。没有占到墩子的,就要么蹲着,要么站着斜倚在树上,还有的弄个鞋子垫在屁股底下,席地而坐。

李和平没有占到墩子,就蹲在一边吃饭,一边和男知青闲聊。

闫建军吃得快,他吃完饭就端着碗去了厨房,吃过的碗放在锅里,添了上刷锅水,会有人去清洗。

祝桂兰却不动声色的跟着闫建军进了屋里。

“闫建军,你知不知道李和平为啥来咱们知青点?”

闫建军放下碗,随口问道:“为啥?不是来玩的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