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联合46(2 / 2)

听张小波说把都市加进来,成果不再是自己独享,他自是心里不舒服。

不过他也知道,都市报发行量大,影响力大,张小波不可能放着这么好的平台不用。

他和张小波又没签合同,强留只会得罪人,并不会改变结果,加上张小波态度很好,他也就勉强同意下来。

张小波也知道这样做会让周洪不高兴,但他早有准备:“老周,你也不用不高兴,反正不管怎样,你们家早报永远是首发报纸。”

“另外,我现在可以提前告诉你一个消息——这样,老周,你当了这么多年的编辑,肯定见多识广,那你能猜出这个作者年龄有多大吗?”

通过最近两周的文章,周洪已经对刘年的年龄有了判断,很可能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

但张小波专门问起这件事,还有考较他眼光的意思,他想着肯定不可能比四十还大,就往小了猜道:“二十四五、二十五六岁?”

张小波笑着摇了摇头,道:“老伙计,你再猜一猜?”

周洪回想早报登的刘年的几篇文章,从文风上看,他觉得二十四五岁已经是往小了说了,毕竟除了文风,那几篇文章体现的思考的深度都是成年人才有。

尤其写女儿国的那一篇,没有经历过应该很难写出来的。

可张小波又说不对,他一咬牙,干脆又往下压了几岁,道:“难道二十出头?”

张小波也不再卖关子,笑道:“很近了。不过,真实情况是,他今年才十七岁。”

周洪顿时惊讶得扶住了桌沿:“什么?十七?”

紧接着激动的问道:“你说的是真的?你没和我开玩笑吧?”

如果在他们报纸上开专栏的人刘年才十七岁,作为刚见证过韩四今年怎样声名鹊起的业内人士,他自是知道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

而且,哪怕没有韩四的前例,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写出许多解读《西游记》的文章,本身也有足够的噱头。

可以说,刘年侃西游的那些文章只要出书,本身就有畅销的潜质,成绩肯定差不了。

张小波作为第一个发掘刘年的人,尽管心中也得意,但看到周洪激动的样子,反而很是淡定。

他端起茶壶给周洪杯子里续上水,道:“别说是你了,当时我知道这一点也是怀疑了半天,见到他本人都觉得不真实。”

周洪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借此平复一下心情,但回想发表的那几篇文章,还是难以置信的感慨道:“真没想到啊,他竟然才十七岁!”

张小波附和了一句,然后笑着问道:“我决定再等上一段时间,等更多人看过刘年的文章后,准备找些媒体给他做个专访,不知道老周你有没有兴趣……”

不等他说完,周洪就一把抓住了他的手,道:“老张,刘年的文章是我们早报先发表的,并且还看你的面子给他开的专栏,这个专访肯定得给我们早报,你说是吧?”

张小波不由暗暗感慨,刘年文章质量足够高加上年龄的优势,原本需要费心请媒体才能报导的计划,现在周洪却是主动要求,这可比他当时出版《中国可以说不》轻松多了。

这样的局面自是让他感到轻松,但“好处”也不能只给早报一家:“你放心,少了谁也不可能少了你们早报!”

“不过,接下来都市报也会登刘年的文章,也不好落下老吴他们吧?”

周洪想到两家报纸的体量,心中到底没有把吴清泉他们排除在外的底气,只能恶狠狠的道:“那得以我们早报为主!”

只是名义上的事,张小波自是不在意,再说回头发表采访的时候,他们还不都是往偏向自家报纸的方向写?

和两家报纸谈好后,张小波感到这边的事情完美解决,就又跑回了池水县,和刘年喝了一顿酒。

和刘年保持联系,了解他的动态,交流想法,原本也是出书前最重要的工作。

而且,他发现和刘年交流不仅没有年龄的隔阂,而且还经常能碰撞出一些有用的点子,这让他也愿意和刘年多见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