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彷徨》和细腻的男性情感(1 / 1)

如前所述,《药》和《伤逝》是笔者幼年时期第一次了解鲁迅先生的两篇作品。分别收录在《呐喊》、《彷徨》小说集中。

《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一共14篇短篇小说。

《彷徨》收录了《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一共11篇短篇小说。

文的归类很有意思。按笔者粗浅理解,《呐喊》主要是有思想性和攻击性的男性作品。《彷徨》和家庭有关,反映了男性在情感方面的一些认识和经历。除去《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社戏》等耳熟能详的作品,和《祝福(祥林嫂)》《伤逝》这样的情感类型的作品,下面简单介绍这两部集子的其他没那么出名,但人物角色塑造亦可圈可点很有分量的作品。(以下部分摘自网络):

在《彷徨》中: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当初曾以战士的英姿现身,但在屡遭挫折后变得一蹶不振,小说对吕纬甫的命运遭际,一方面给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尖锐的批评了他以“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态度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吕纬甫在新旧之争中,不再坚持鲜明的反封建立场,人生态度变得颓唐,那实在太令人失望,也实在不足为训了。”

“《幸福的家庭》的主人公是青年作者。他为了养家糊口而写作一篇“幸福的家庭”文章。他诚然不是时代的先进青年,但作为权宜之计的“自暴自弃”,正好反衬出他一贯的正直品格,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这一点,在给他构思中的“幸福的家庭”处所的选择上,也显礴无遗。他没有无视现实,随意地把它安置在某省某市,也没有违心地说它在某处某地,而是不厌其烦地一个省一个市地逐一选择,毫不苟且。最后,竟冒着作品中的地名以西洋字母代替,稿件就可能不被采用,因而“不安全,这种“不安全”的后果是一家人断炊饿饭的危险,还是“终于决心,假定是‘幸福的家庭’所在的地方叫做人。”这一“决心”,是他在维护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原则。”

“《肥皂》的主人公四銘是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他的世界中,家庭占据着绝对的核心,对妻子和孩子的些许不满中,更多的是对她(他)们浓浓的在意和关爱!即使是耳后带着陈年泥垢又脾气暴躁的妻子,他也是非常看重的。恐惧是因为担心失去,失去妻子和孩子的爱戴和敬畏,就是失去了家庭原有的秩序和温暖,这是四铭最在乎的。”

“《长明灯》主人公吉光屯人,他不是一般的疯子,他忧国忧民;不仅如此,他还具有改革者的勇气和坚定。他敢于去吹熄长明灯,在被群众欺骗了一次以后,他坚决要自己去吹熄长明灯,“我知道的,熄了也还在。然而我只能姑且这么办。我先来这么办,容易些。我就要吹熄它,自己熄”;在没有办法打开大门的时候,他想出的办法是放火,这是一种暴力革命,即使是革命失败后,他也依然在喊这句话。”

《示众》讲了一个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卖包子。声音已经嘶哑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听到有热闹,擅自离开他本应该坚守的包子铺、迫不及待地去围观行刑。

《高老夫子》高老夫子由于成为学校的一份子,因此油然产生一种自豪感,容不得黄三的任何轻蔑和嘲讽,但在学校中“被嘲笑”后却又第一个站出来大骂自己原来维护过的学校“学堂却也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的好,尤其是女学堂—有什么意思呢,喜欢虚荣罢了!”“女学堂真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上酱在一起”。其实,他最初的维护学校也不是真的因为对女学的推崇,而只是因为他身在其中,并自认为比那个常年跟他“打牌,看戏,喝酒,跟女人的老朋友黄三”高出一等而已;而他之后的大骂,不过是因为在学校中“吃了亏”,说“闹坏风气”不是因为这是间新学堂,换成是旧学堂,他如果在教学中失败,他一样会有理由谩骂。

《孤独者》主人公魏连殳是一个“学新学,走异路”的知识分子。虽然黑暗的时代使他的生存空间变得十分逼窄,然而他对生活有着清醒而深刻的体认,他还在积极地探寻人生的意义,因为极端的“异路感”,例如清高狷介,藐视世俗,爱发议论,多管闲事等等,终于为社会所不容,在流言蜚语中,校长把他解聘了,饭碗砸了。这样一个清高而傲慢的人,为了活命不得不开始还吞吞吐吐最后简直就是乞求地到处找工作,而他寄以希望的孩子们又根本不值得信赖,势力地离他而去。朋友们也已消亡。魏连殳的生存之路没了。他成了一个绝望的孤独者。

《弟兄》主人公张沛君是一个灰色人物,他对弟弟张靖甫的关爱,兄弟间的手足情谊,在工作单位和邻里之间都有口皆碑,相比秦家的几兄弟总是斤斤计较于钱物而为此大打出手,大家都夸赞张氏兄弟是“谁也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思”,然而中医认定张靖甫得了猩红热后,他立即联想到了张靖甫死后的困顿。因此恶念陡生,遂起杀张靖甫的念头。直到张靖甫被确定只是出了麻疹,他才松了一口气。

《离婚》主人公,农村女子。爱姑和那些一般的农村妇女最大的不同就是敢于向侵害自己的势力进行勇敢的反抗,在小说中爱姑的丈夫找了个寡妇,气的爱姑一气之下回家了。在爱姑的眼里那些乡绅她是并不惧怕的。爱姑有反抗意识,但是却是蒙昧的、自发的,而且她的反抗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父亲和兄弟的,爱姑并没有一种完整的自主人格在支撑着他,相反她还幻想通过压力让那对父子进行屈服,这样都决定了她的反抗只是悲剧。但是和其他的女性相比,爱姑又有明显的进步意义,爱姑敢于藐视那些封建势力,是那个时代里开始萌生自我意识的农村典型的妇女形象,她有着强烈的反抗封建论理道德的进步意义,她向夫权和族权发起了进攻,为了不被随便的休掉,自己做主闹了三年,而且还坚持要斗争到底的“总要闹得他们家破人亡”,她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上骂公公为“老畜生”,骂丈夫为“小畜生”,不把乡间的土地主慰老爷放在眼里,在如此巨大的封建压力面前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