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笔收入四百八2(1 / 2)

王启华父母身体都不好,弟妹又要上学,家里的猪牛鸡鸭的都需要处理一下,牛卖了,猪留一头就行,种地不养猪集粪肥可不行。

加上鸡鸭一起才卖了一千四百多块钱,王启华把钱全部交给了妹妹王启芸,嘱咐道:“爸妈心软,守不住钱,自己把钱拿去存好,不管是爸妈吃药,还是你和小超要用,该花的就花。

平时伙食可以开好一点,父母需要补身体,你和小超读书营养也得跟上才行,放心,每个月我都会给你寄钱回来,具体多少不知道,不过家里开支肯定是够的,到时候我再给你写信。”

“你一点钱都不带在身上啊?”王启芸看着大哥满眼的不舍。

“用不着,吃的喝的用的都带齐了,车票有明华买,带钱去干嘛,出门可是去赚钱的,再说真要有事,你明华哥还能不管我不成,行了,就这样吧,走了。”

王启华说完,背上大包小包的东西,头也不回的走上了船。

这时代的人出门基本上衣服鞋袜、被子席子、锅碗瓢盆水桶、干活儿的工具,能带上的都会带上,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约钱。

一块钱过长江,三块钱到重庆,再六十七块钱到广东,也可以坐成都去广东的火车,车票也是七十块钱,而且上车还没那么拥挤。

一行人十三个,康明华给了王启华九百一十块钱去买票,王启华花了三十九块钱到重庆的车票,然后退了九十一块钱给康明华,装了七百八到自己兜里面。

上车后,没多久就有四五个列车员过来联合查票,王启华赶紧起身把车票递了过去。

“警官同志,你好,这是我们这十二个人的车票!”

“到那里!”列车员一边查看车票,一边问道,刚翻到第三张车票手指急忙煽动了几下,随后从怀里拿出钢笔在王启华的车票上面划了几下。

“去广东!”王启华回道。

列车员点了点头,把车票还给王启华,嘱咐道:“注意行李安全。”

“我们会注意的!”王启华接过车票笑道。

等列车员查票过去后,王启华这才退回去坐在了自己的行李上,康明华一脸怪异的靠过来,压低声音问道:“你给了他多少?”

“你注意到了?”王启华笑着问道。

康明华有些恼火的说道:“废话,你车票买回来的时候老子就觉得不对劲了,售票窗口怎么可能便宜,只是没有拆穿你而已,想不到你小子从未出过远门,居然就懂这些道道。”

“给了三百,相当于他一个多月的工资了!”王启华笑道。

这时代的火车票是不记名,更没有联网,只不过是一张简单的票据而已,也就有了可操作的空间,坐票还有位置固定,站票就连数量都很难统计。

你是去重庆还是广东谁又知道呢?差别也并不大,列车员也要生活的嘛。

“行啊,这么一下就四百八到手了,你就不怕他反悔吗?”康明华有些羡慕的问道。

“你觉得他会反悔吗?”王启华笑着问道。

闹起来,对大家都没好处,又闹什么呢?

火车过了重庆不久,再一次查票,虽然查票的已经换了人,不过王启华的车票却并没有失效,这让康明华彻底的放下了心来。

“况且况且~!”

连续四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坐得王启华精疲力尽。

“华子,再忍忍,还有两三个小时就到了。”旁边康明华安慰道。

王启华无精打采的点了点头,从包里拿出一块米花糖吃了起来,又顺手递给了康明华一块。

“哥,也给我一块呗,马上都要下车了,等到了地方吃热乎的,留着也没意思。”旁边一个半大小子眼馋的对王启华问道。

“滚,你小子就像永远吃不饱似的,自己的几下吃完了,就专门问人家的吃,下了火车还要坐五六个小时的汽车呐。”康明华踢了半大小子一脚,训斥道。

九三年虽然说大家已经不缺吃的了,可也吃不好,甚至还有许多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惦着脸向王启华讨要东西吃的小子叫王建军,是王启华的堂兄弟。

大家一起从老家重庆出发单单火车就要做四五十个小时,都是事先从家里准备好了食物带着的,毕竟车上的东西太贵,自己带点东西吃就划算很多了。

看了王建军一眼,王启华打开背包拿了一块米花糖给他,然后看了看背包里面的米花糖还多,甚至还有两个鸡蛋打底,于是干脆一人给了一块米花糖。

王启华他们这一群人有十二人,除了两个三十多岁的老娘们全是男的,其中王建军年纪最小,只有十六岁,其余的都是二十多、三十多岁的青壮年。

这时代外出打工,基本上都是成群结队,以免被人欺负。

“多谢王哥。” “多谢华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