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眼花了吧18(1 / 2)

第二天一大早,作为本届东海道秋闱的督考,赵元谦按理应该去考场周围转转。

一方面要检查考场的装修、设施是否完备;另一方面还要对试卷的封装、本地监考的人员进行一番检查梳理。

距离开考还有三天的时间,考场的整体装修已经基本成型。

但整个考场的周围,还是有不少年轻人,正在忙忙碌碌地帮助府衙搬运桌椅板凳。

“禀殿下,这些年轻人,都是本届秋闱勤工俭学的考生。”

琅琊府司功简单给赵元谦进行了一个介绍,科举考试,除了考验学生的文化课程外,同样也是考验学生的家庭背景。

在大庆,每一个青壮年都是家庭的一份劳动力,舍弃这份劳动力并且供他脱产几年读书,对条件一般的家庭而言,是很大的负担。

所以这些为了读书的孩子只能勤工俭学,只为替家里分担一些负担,再不济也不能平添烦恼。

“琅琊王知府能为学子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也算为大庆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看着一边举着桌椅,还一边埋头苦读、或低吟背诵的考生,赵元谦还有些小感动。

琅琊府的知府虽然也是王氏一族,但他至少在秋闱这件事上,做到了与大庆同频。

希望东海道真如三皇子所言,是大庆科举考试最后的净土,也让这些寒门学子们终能得到理想的报答。

“殿下,瞧瞧那是谁!”

随着沈长安伸手一指,赵元谦及司功同时瞧见了一位身着朴素,左手怀抱桌面、右手捧着圣贤书的何秀才。

“殿下认识?”

司功看着赵元谦欣慰的笑容,不由得对这个年轻秀才产生了兴趣。

“是我的一位相识。”

赵元谦说着,又准备将何秀才唤过来。

何秀才也听到了六皇子的呼唤,可他还是先将手头的工作干完,才匆匆来到近前,给赵元谦、司功和沈长安打了招呼。

“最近准备的怎么样,我很看好你!”

赵元谦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给司功介绍了一下,何秀才在马车上给自己抒发的抱负。

况且,在马车上时,自己也将价值千金的“元谦甄选”课程教给了他,同时还赠送了一首不错的诗,只要稳定发挥,何秀才未尝不能在本次秋闱上取得好成绩。

“殿下慧眼识珠,小何肯定能在此次秋闱上取得好成绩。”

司功自然在一旁吹捧,而何秀才也面色激动,说了一些感恩和效忠的话。

检查完考场,赵元谦又与礼部来的其他督考碰了一个头,同时作陪的还有琅琊府的一批官员,这些人将作为秋闱的工作人员,配合赵元谦完成整个秋闱。

见大差不大,赵元谦干脆做了一个甩手掌柜,接下来的三天,他除了逛街赏景,就是赴约应酬,转眼间就到了开考的时间。

整个秋闱持续三天,所有考生的吃喝拉撒都在考场。

天还未亮,考场外就已经开始排起了长龙,赵元谦专门一大早就赶到了现场亲自督查,没有发现本地士族有优先通道、特殊待遇的情况。

东海道的十月初依旧闷热,坐在凉房内的赵元谦哈欠连天,沈长安则积极的在考场内随意转圈。

穿越前他也曾是一个得过且过的学生,大小考试参与了无数场,自然也有一些作弊的心得。

他就是想实地检验一下,千年后的那些作弊手法,在大庆时代,有没有人能够活学活用。

一圈又一圈,沈长安锐利如鹰的眼睛扫来扫去,他终于体会到了自己数位老师曾经说的一句名言:

“你们在下面的那些小动作,我看得一清二楚。”

比如乙二十七号考生,这天色都渐暗了,他也舍不得用蜡烛,趁着巡考离开后,他才偷偷摸摸将蜡烛的底部撬开,从里面漏出了一张小纸条。

比如丁五十五号考生,现在天气已经很热了,他还时不时用火烛熏烤自己,似乎在高温的情况下,他的衣袖上隐隐浮现出了什么印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