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相思不可医72(1 / 2)

华岩寺是重庆JLP区一座著名的寺庙,素有巴山灵境之称,这座寺庙依山而建,顺着山势逐层抬升,在距主寺几百米之外的背山之处,一座小屋隐藏在郁郁青竹之间,这是赵清向寺庙和主管部门捐赠了大笔香火资金之后获得的许可,划出来一小块地专门修建的小佛堂,名字叫做“香魂堂”,顾名思义,那就是赵清为李维安魂超度之所。

赵清自从集团公司走上正轨之后就逐渐脱离了具体事务,隐居在维苑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但每个月总要来华岩寺一趟,为亡妻抄写一份经书,再焚经祈福,这是他当年从李维外婆那里学来的。

这宗教形式表面上是超度亡魂,其实真正作用是安抚那些活着的失亲之人的心灵。维维25岁那年香消玉殒之后,赵清多年来一直被愧疚,相思,回忆,不甘所困扰,每每想起维维这短暂的一生,悲惨而坚强,美丽而福薄,善良而命舛,就往往于酩酊大醉之后生出心魔,嚎啕痛哭而怒斥命运不公、老天无眼,幸得维维外婆以佛法和宿命论多方开解,后来便听从了外婆的建议,在这里修了这座小佛堂,经常跟外婆一起过来为她安魂祈福。年初李维外婆也西去极乐后,剩下他自己依旧坚持每月过来一次。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悼亡诗词,首推宋代苏轼那首《江城子》,其次便是白居易的《梦微之》,学生时代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读“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只是觉得词藻固然凄丽哀怆,却鲜有年轻人能够以此为媒介跟古人共情,盖因没有类似的人生苦痛经历。

可赵清现在已经痛失一生所爱长达七年之久了,悠长时光不但没能带走一点伤痛,反而令相思更加沉淀厚实,青春如梭,白云苍狗,阴阳相隔的苦痛可谓如蛆附骨,日日噬咬着赵清那千疮百孔的心灵,他因此也对这些诗词所表达的孤凄苦痛感受得更加深刻。

多情自古易白首,他才三十三岁而已,却早已满头华发,当年那个潇洒跳脱的男孩早已蜕变成不苟言笑,满脸沧桑的成熟男子,整个人变得毫无生机,暮气沉沉,平日无事就把那篇《枯树赋》翻来覆去地吟哦誊写,就连QQ的签名都改成了那句“木叶落,长(zhang)年悲,斯之谓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树叶枯黄飘落的时候,老年人看见就会感受到生命衰亡的悲伤。赵清虽然才三十出头,可于心境而言,却比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更加衰疲。

现在再读“我寄人间雪满头”,他才完全明白这个“寄”字用得何其精妙!

天地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维维先走了一步,我赵清只是暂时寄居苟活在这人生的旅馆,任他满头白发苍苍,等待着总有一天也会推门而别,去跟远方的维维相会啊……

描写“物是人非”的诗词中,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是写尽了相思惆怅,曾经站在这里赏花的伊人已不知道去了哪里,可满树的桃花自顾迎春绽放,哪里会在乎多情人这思而不得的忧伤呢?

可要论人类面对悠悠时光的渺小和无奈,又当首推那句“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时光是慷慨的,它赐予生命,赐予成长,赐予草长莺飞,赐予花团锦簇。

可时光也是残酷的,它带来衰老,带来死亡,带来枯枝落叶,带来苍凉悲戚。

生与死,枯与荣,悲与欢,聚与散,往复循环。

而时光呢?只是冷冷地、毫无感情地看着这一切。

想象一下百年故宅,庭中的老树年年春天照例开花,哪里又知道曾经居住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已经离去了呢?

它又如何能体会和同情这人世间轮回重复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呢?

这树木和桃花是有生命之物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没有生命的死物?这【香魂堂】中家具、摆设,俱都是维维当年家里用过的,被赵清原样搬来这里,小床,饭桌,书柜,衣柜,都仿佛还残留着伊人身上的香味,哪里又知道曾经那位仙女一样的主人……其实早就不在人世了呢?

可“物是人非”之后,必然就是“睹物思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