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2 / 2)

  原来,这就是她未来的油水啊。

  忒寒酸了!

  ......

  第13章

  赵刀回过头,瞧见顾昭的神情又是一乐,“怎么样,这事不错吧。”

  顾昭:“......赵叔知足常乐,侄儿要学的地方还很多。”

  “滑头!”赵刀又是一阵朗笑。

  很快,两人便到了钟鼓楼。

  玉溪镇的钟鼓楼说是钟鼓楼,其实不过是个两层高的六角木屋,简陋寒酸,远不及县城中的红砖绿瓦气派。

  木屋下层是用来给守漏壶的更夫休息,上层四面没有围墙,而是做成亭子样式,简单的围了半人高的凭栏。

  里头搁一口钟,一面黄牛皮大鼓。

  因年代久远,大钟铜锈斑斑,鼓身红漆剥落,上头满是岁月印记,都说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一面鼓一道钟,陪着玉溪镇百姓走过了年年岁岁的光阴。

  ……

  “哟!老周在打瞌睡啊?”赵刀推开木门,人未到声先至。

  顾昭跟在他身后,贴心的将门阖上,寒风顿时被挡在外头。

  屋子不大,除了张方桌,几把小凳,就角落里搁了张竹床,靠窗的地方烧了一盆炭,屋子里暖暖和和的。

  难怪记忆中,她家阿爷轮到守漏壶那段日子,天天都是哼着小曲儿归家。

  和打更巡逻对比,这守漏壶简直是天大的美差啊!

  ……

  “瞎说什么呢。”周生财从后头走出来,手中还拎着木桶,“我哪里敢睡,得守着漏壶呢。”

  他一边说,一边拿眼剜赵刀。

  赵刀:“嘿嘿,偶尔睡睡不打紧,盯着漏壶中的水别冻上就成,不过,你就算没睡,也比我们在外头走街吹风来得舒坦,是吧,顾昭。”

  周生财朝顾昭看去。

  顾昭不应赵刀的话。

  她和赵刀不一样,赵刀和周生财两人熟稔,自然啥话都能说。

  她一个后进的后辈,年龄还小,说话还是恭敬谨慎一些才妥当。

  信不信她要是应和了,回头人家闲聊时该说顾春来家的孙子吃不得苦,才打更一夜,就嫌弃抱怨天冷了。

  顾昭腼腆的笑了笑,“周伯。”

  “嗯。”有不熟悉的晚辈在,周生财也不好和赵刀多拌嘴。

  他约莫五十来岁,是个老更夫了,性子有些慢热,沉默的应了一声后,半晌又憋出一句。

  “咳!炉里温了热水,还煨了两根番薯,都是自家种的,要是饿了,就自己拿去吃,别客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