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614(1 / 2)

  说罢,他想了想,说了个三年前的地价。

  顾昭听后咋舌不已。

  这般贵……

  她放眼朝官道两边的田地看去,那些青苗丰茂的田地在她眼里就不再是田地了。

  那是一锭锭白花花的银子啊!

  ……

  车轮磷磷,俩辆马车到了驿站。

  顾昭率先下了马车,抬头就见驿站的大门处挂了个匾额,深褐的木头,带着岁月的痕迹,上头以墨渍银勾虿尾的勾描着仙安驿站四个大字。

  尤其是仙字。

  仙字从人从山,这一字既写出了人的潇洒自然,又写出了山林的缥缈绵延,组合起来就成了仙人的逍遥肆意,端的是有大家意境。

  潘知州踩着钱炎柱摆好的下马踏,姿态从容的下来了,注意到顾昭的视线,他也朝匾额上看去,抚了抚袍子上因为久坐而起的褶子,笑道。

  “震撼吧,我头一次看到时,也是看愣了,短短的四个字就能瞧出书写之人的功力着实不凡,尤其是仙字。”

  他停顿了下,还未说话,就听顾昭接话道。

  “出尘脱俗,似有仙人拂袖踏云归去。”

  潘知州一击掌,“是喽!顾小郎说得好,就是这样的感觉。”

  一行人继续往驿站里走,路上,潘知州和顾昭还在说着匾额上的字。

  潘知州:“你道这手字是谁写的?”

  顾昭摇了摇头,“不知。”

  潘知州目露钦佩,“是太.祖,当真是文能定国,武能安邦,不单单是功夫好,这一手字写得也是极好。”

  “当初战乱,各地都毁了大半,驿站也是如此,当朝定下后,最先修的便是驿站,因此,各地驿站的匾额,是太.祖赐下的墨宝,然后再由各地拓描成匾额,转眼都百多年的时光了。”

  潘知州唏嘘,物是旧时物,倒是不见旧时人。

  ……

  顾昭能理解为什么百废待兴,最先修的是驿站。

  俗话都说了,消息灵通,生意兴隆,这国君自然更是如此,掌握的消息越多越新,他能支配的人和事就更多了。

  驿站,它就像国家血液流通的管道,传达上头的意志,再将各处的变动朝京都反应而去,有它,国家才能鲜活。

  ……

  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跟着潘知州进了驿站,陈长史拿着文书上前和驿丞交涉。

  此处驿丞姓汪,是个五十来岁的汉子,生得有些矮小,背微微有些躬驼,面容有些黑。

  他生了一对的三角眉,眉短而杂乱,瞧过去有些凶悍,下头是一双如鹰般锐利的眼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