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儒道12(2 / 2)

如今,豪强并起,门阀林立,他们眼中的忠诚与宽恕,就如同一个笑话。

他们不再忠于大汉帝国,只忠于自身的利益。他们不再宽容底层的民众,相反,更加无情地剥削、压榨,以至于才有了席卷整个大汉帝国的黄巾之乱。

孔融想了半天,内心似乎有点绝望。因为他突然发现,信奉大半辈子的儒道,竟也救不了如今风雨飘摇的大汉。

那么,儒家的道,又是什么呢?

孔融似乎想到了一人,那日董卓废帝之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孤勇地站立在朝堂之上,怒斥董卓就是一位谋权篡位的匹夫。

“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一句话,直接把董卓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难怪董卓听完,心中火冒三丈,要杀之而后快。

而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是尚书卢植,一名年过半百的儒家子弟。

这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浩然正气!

这股敢与强权作斗争的精神!

是气节!

儒家圣人们,孜孜不倦,刻进大汉骨子里的,正是这股浩然正气,正是这份气节。

“昔日伯夷、叔齐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周文王囚在牢中,却演绎完善了《周易》;仲尼先祖在生活困窘之际,创作了《春秋》;苏武北海牧羊,百折不挠;太史公司马迁受尽腐刑,而编写了《史记》。”

“这些都是在危难之际,有大气节的人,他们有的弃生命于不顾,只为舍身求仁,有的忍辱负重,只为心中之志。”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三军可夺帅,而匹夫不可夺其志!”孔融接连说道。“这份气节才是我大汉最后的脊梁!才是我大汉子民骨子里的道!”

“那为何终究敌不过大势呢?”刘禅反问道。

“佛家有云,毁我佛法者,必为穿我佛衣者。”

大致意思就是,将来真正毁灭我们佛教的,会是那些穿着袈裟,口念经文的人。

“同样的道理,此时撕裂儒道的,正是那些打着儒家旗号的士族门阀、地主豪强。”

“昔日那些真正的儒生,礼、乐、射、御、书、数,样样精通,人人皆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平生抱负。反观此时的儒生,大多囚困于皇权争斗之中,迷失在门生故吏之下。”

“文举说得对!诸多士族门阀因此而生。”刘禅赞同道。

刘禅前世的记忆中也浮现一道身影,其出身寒微,屡屡遭受失败,却依旧能坚守本心,始终践行仁爱两字,百折不挠,最终成就一番伟业。

这道身影的主人,正是刘禅前世的生父,尚书卢植的记名弟子——刘备。

“儒家并没有殿下说得那样不堪,我泱泱大汉养士三百余年,天下忠义之士绝不会少!殿下受董卓之辱,但如今已龙归于海,当卧薪尝胆,自立自强,待羽翼丰满之时,执天子剑,号令天下忠义之士,杀入洛阳,以匡汉室。”孔融说道。

“孤听闻,乱世用法,治世用儒!如今乱世降临,用儒道焉能平定天下?”刘禅反问道?

“万物两极,善恶对立,殿下当阴阳相济,刚柔相间,携众家之所长,以平天下!”

“受教了!”刘禅拱手朝孔融一礼。

马车内的气氛再次回归宁静,刘禅也效仿孔融,紧闭双眼,端坐于车厢之中。然而,他的内心却已波涛汹涌,激荡不已。顺利从洛阳城脱困,似乎又重燃他心中的诸多理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