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功德无量的母亲138(1 / 2)

拓跋珪眉目传情,善解君意,善为君分忧的宇文日自然心领神会,欲自告奋勇,但站在旁边的父亲宇文镇宓却不停给他使眼色,横加阻挠。

如果说一众朝臣都是老狐狸,这宇文镇宓便是狐中极品—狐仙,这朝中各色人等的心思,包括皇帝的心思他都了如指掌。

他知道,皇帝频频向宇文日暗送秋波并非出于暧昧,而是一种精神胁迫,正是利用了宇文日的耿耿忠心。

近些年,宇文父子在朝中的处境愈发艰难,他们是匈奴贵族,虽然在朝堂上与其他朝臣无异,但暗地里经常受到排挤,就连皇帝也时常提防他们,毕竟他们是异族人。

宇文镇宓出生在没落的匈奴贵族,自父辈开始,部落首领们开会已不再通知他们宇文家了。

父亲的郁郁而终让宇文镇宓发愤图强,他广泛交友,与各色人等打得火热,也不仅限于匈奴人。

在年少之时,宇文镇宓便结识了拓跋珪,一个同样没落的鲜卑贵族少年。

苻坚灭了代国后,拓跋家的封地被苻坚分封给自己的族人,年仅几岁的拓跋珪被母亲带着四处流浪,最后母子落脚在匈奴独孤部,而宇文镇宓也恰巧混迹于此,两个少年就这样邂逅了。

起初是宇文镇宓带着拓跋珪混,他自幼就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到哪里都有好人缘。拓跋珪跟着大哥混,所以在独孤部也结识了不少达官和纨绔。

宇文镇宓年长拓跋珪几岁,带着拓跋珪玩,也是在押宝。他知道鲜卑人的实力远大过匈奴人,或许过不了多少时日鲜卑人便会东山再起,届时这个代国的皇孙有可能克承大统,而他也会从中受益。

不过,当时的拓跋珪还是个孩童,他只是不想被人欺负,复国的事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一个成功皇帝的背后,都有一个心路历程多彩的母亲,拓跋珪的母亲贺兰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贺兰氏是匈奴贺兰部的公主,作为政治联姻的工具,嫁给了代国太子拓跋寔为正妃。

贺兰部世代在贺兰山区游牧,是个弱小的部族,谁强大便依附谁,嫁女便是重要的依附手段。

不过,这贺兰部有些操之过急,贺兰氏出嫁之时,拓跋寔年仅十岁。当然,贺兰部不过是想占个坑,但此举确有揠苗助长之嫌。

贺兰氏带着政治使命而来,出嫁前接受了母亲的严苛训练,也听了她母亲的母亲的谆谆教诲,那些都是用她们的血泪写就的经验。

背负着贺兰部的兴衰荣辱,贺兰氏在入宫之初便有了明确的谋定,于是就把自己的小相公扔到一旁。

贺兰氏运用母辈们传授的经验,频繁穿梭于拓跋寔的叔伯兄长的府邸和毡房,偶尔也出入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寝宫,其中发生了多少故事便不得而知了。

贺兰氏的身体力行并未收到期望的效果,那些贵胄们与禽兽无异,快活之时尽展兽性,快活之后则更加禽兽,他们不断蚕食贺兰部的领地,待拓跋珪出生之时,贺兰部已名存实亡。

禽兽间的交流很是直接,最常见方式就是置对方于死地,如此方式在历代皇家频繁上演,这代国也不例外。

代王拓跋什翼犍还有个庶长子,名叫拓跋寔君,比贺兰氏的小相公多了一个“君”字。这个“君”字给庶长子太多遐想,他联合辅相长孙斤谋反,杀了自己的父王和八个兄弟,也包括太子拓跋寔。

拓跋什翼键曾作为质子在邺城度过十个年头,在兄长毙命后回国继任代王。他在邺城接受的是汉文化教育,文学素养不低,不知为何给长子取名寔君,此有弑君谐音,莫非他早已预料到会死于此子之手?

不过这个寔字也有“放置”之意,或许他希望立该子为太子,将来继承王位。但拓跋什翼键浸润汉文化太深,嫡庶之分的观念始终无法从脑中抹去,此长子为侧妃所生,是庶子,无法继承王位。

好在王后争气,不久也诞下一子,根红苗正的嫡长子。他思考良久,给嫡子取名拓跋寔,此“寔”的意思是“实”,寓意这才是真正的太子,所以没多久便立拓跋寔为太子。

拓跋寔君一直活在庶子的阴影中无法自拔,对自己的名字感到耻辱,也对自己的父亲和胞弟怀着深深恨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