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光入平城151(1 / 2)

元同来到平城,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到此。

宇文军完胜夏军的消息早早就传到平城,皇帝大喜,普天同庆,城中张灯结彩,文武百官早早便在城门外列队迎接凯旋之师。

皇帝心中有两喜,其一,夏军大败,边境将会安宁一些时日;其二,宇文军经此役会大有折损,会让他心里安生。

龙颜大悦,百官受罪,为体现天家对功臣的恩泽,拓跋珪要求百官出城迎接宇文日,这在魏国还是头一遭。

文武大员自然不高兴,有此大胜,宇文家的势力又会做大,此消彼长,他们的利益必将受损。

虽然心中不爽,但见到宇文日与众将,他们还是满面堆笑,可谓真诚至极。这就是朝廷大员,他们的表演天赋是打娘胎里带来的,毫无违和,从不做作。

相比长安,平城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此前只是个军镇,在二十年前成为魏国的都城。

同长安一样,平城也是坐北朝南,不过它的规模要小得多,南北长十里,东西长七里;城墙用黄土夯实而成,没有长安城墙的历史沧桑感,也没有统万城白墙的高耸俊朗,但看上去也同样坚固。

平城的建设借鉴了邺城、长安、洛阳的城池格局,共有八道城门,东西南北各两道。其中最为宏大的是南城门中华门,是整个城池的主城门,重大国事和皇家典仪皆由此门进出,文武百官便是在此迎接宇文日大军凯旋。

当然,军队是不准进城的,否则皇帝怎能寝食安好呢?

平城周围设置有四方四维八个军镇,名为八部统帅兵,用于京师防卫。

这些军队直接归皇帝调遣,其他家族的军队必须驻扎在军镇外围,否则按谋逆论处。

所谓的凯旋仪式,不过是宇文日带着一众将领到京城走个过场,进宫面见圣上。皇帝也是走个过场,宣布对将士的封赏,实际的封赏都由宇文家出。

若不是金一刀把夏军大营全部搬回,宇文日还真不知拿什么封赏给将士。

老奸巨猾的一众贵族都不愿去御敌,不仅抢不到金银财宝,战败损失巨大,战胜了还要从自家府库调拨财物奖励将士。

当然,奖赏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它,又有谁甘愿卖命呢!

元同骑在马背上,紧跟着宇文日,在万众瞩目下进了平城,如此优厚的礼遇,倒让这个曾经的流民感到很不适。

进城后,元同的目光不停扫射着四周,看看这魏国都城的样子,他脚下这条大街是中华大街,从中华门向北一直通到宫城的司马门。他们最后会在司马门下马,再步入皇宫。

与长安恰恰相反,平城的皇宫位于城北,坐北朝南,经过中华街,跨过中华门,依依南望。

拓跋氏起于朔北,一脚刚踏入中原,他们便有入主中华的志向,不可谓不远大。

一道司马门将平城一分为二,司马门内是宫城,之外是外城。不过,这宫城的规模要比长安的西宫小得多,也只占据平城北部的一小块。

外城主要是拓跋珪用来安置当年复国的有功之臣,包括拓跋氏皇族和八大家族。这八大家族包括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贺楼、勿忸于、纥奚、尉迟,为鲜卑和匈奴贵族,拓跋珪还给他们起了个名—八座之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