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都开始行动了216(1 / 2)

成为皇帝的弃子后,如今的候猬营可谓是江河日下,衙门里的荒草已长到一人高日。好在候猬营的核心骨干都在,拓跋绍需要做的是明确它的用途。

与董谧商议多日,拓跋绍决定将候猬营打造成集暗查和暗杀为一体的秘密机构,暗查为将来争夺皇位所用,暗杀则为取信皇帝所用。

如果皇帝对某个臣子不满,或是某个臣子活腻歪了,候猬营便会出面干脏活,以解皇帝的心忧。

所谓暗查,即是要把群臣那些不可告人的破烂事挖出来,只要有把柄在手,这些人便会乖乖就范,将来为拓跋绍所用。

学而不用,等于白学。拓跋绍深谙此理,很快便行动起来,暗自征召了数百人,并把他们送到董谧的老巢—西山人极宫秘密训练,准备把他们培养成密探。

当然,为候猬营添置人手是皇帝默许的,这也是董谧的游说结果。

训练有成,拓跋绍便把所有人都撒了出去,一张大网再次覆盖魏国全境,所有朝中大员皆在它的监控下。

当然,这监控是有侧重的,官阶和权势越大的,派去的密探越多,监控也越严密,宇文家便是他的重要目标。

虽在朝堂之外,但董谧对朝堂的风吹草动了如指掌,且能从蛛丝马迹中看出端倪。

他发现了宇文父子的变化,又窥见宇文日与拓跋嗣交往甚密,担心其二人会结成政治同盟,对拓跋绍构成威胁。

所以,他们必须掌握宇文家的动向,不仅要严密监视府内,就连外出之人也要秘密跟踪。

宇文昌在集市弹琴,便有数名候猬营密探陪伴左右,只是他太沉溺于修心,全然没有察觉。

这段时间,除了宇文昌着了魔似的往集市跑,宇文府内并无异样,宇文镇宓照例上朝,宇文日照常出入军营。

不过,宇文府添了五个人,元同和车路头,另外还有两个仆从,是宇文镇宓交好的同僚赠送的。

在大魏,朝臣们有样学样,效仿中原朝臣间的礼节,常互赠些礼物,以示交好之心。

当然,送什么礼物没有定数,全凭个人的喜好和财力,可以送一箱金银,可以送几十头牛羊,也可送一两个侍妾。

不过,送几个仆人,这倒是别出心裁,虽然都是活生生的人,但比起四条腿的牛羊,就显得便宜多了。

为此,宇文镇宓唠叨了数日,骂那个同僚出手太小气,不过见几人干活还算麻利,唠叨完了便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拓跋绍曾派密探暗中查实元同和车路头的来历,但折腾了一个月,愣是一点有用的消息没弄来,不得已便无疾而终。

宇文府那两个新来的仆人他不用去查,是他们自己人,花费了不少银两才安插进去的。

宇文昌在集市弹琴,着实把密探们折磨得够呛,整日陪着他呼吸恶臭,搅合在亢奋的人群中,险些被逼疯了,所以他们反馈回的信息是宇文昌已经疯了。

拓跋绍自幼便和宇文昌混在一起,了解宇文昌,认为他是故意为之。但宇文昌为何要这么做,拓跋绍始终没弄明白,要求密探们加紧监控。

这日清晨,天空飘起了雪花,预示着平城的冬天将要来临。

凉亭上还是三人,宇文昌自觉已做到了见而不见,算是小有所成,回到府内继续修炼。

瑟瑟微风吹来,宇文晶不时打个寒颤,尽管她披着毛皮大袄,尽管她依旧热情高涨,但她身体纤弱,终究敌不过寒气。

元同看看宇文晶,又看看落在地上的雪花,说道:“冬日已来,该蓄积能量了,走,我们转移。”

兄妹得令,抱着自己的琴,跟着元同来到屋内,继续修炼。

三人依旧演绎着各自的音律,但府内众人却感到不适,突然间没有噪音叨扰,生活节奏不免有些混乱。

元同对宇文昌说:“善建,现已入冬,储备麦种正当时啊!”

“是啊!恐怕到春天就买不到了,师父有何筹划?”

“去关中买。这十万亩良田至少要两千五百斛麦种,想必只有关中才有这么大的量。你可愿意前往?”

“若师父放心把此事交给徒儿,我去就是了!”

“好!你去军营找金一刀,让他挑选五个兵卒随你一起去。”

“五人恐怕不够。这两千五百斛麦种至少需要五万两,带这么多银两恐怕有危险,要多几个人保护。”

“你无需带那么多银钱,你只需找到当地的商贾,让他们送货过来,在平城与他们交易即可。”

“嗯!这样甚好!不过这五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这是要给父亲放血啊!该如何说服他呢?”

“宇文大人那边,由我去劝说,你只管安排行程即可。”

听到二人的谈话,车路头有些按耐不住,要求一同前往。

实际上,他对买种兴趣不大,一个人在屋里憋了一个月,如今又是满屋的噪音,再不出去他恐怕会疯掉。

元同知道车路头在想什么,自然也没同意他的请求,只是告诉他:温书也是修心。车路头明白师父的用意,也不再坚持,趴到案台继续苦读。

返回